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

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2 / 2)

一九零五??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同盟會,經張繼、呂天民的介紹,丁懷瑾加入同盟會,擔任東京支部長。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發生後,留日革命誌士紛紛返國。丁懷瑾與誌同道合者組織“敢死隊”,在上海攻占江南製造局,救出陳其美,並推舉陳為滬軍都督。丁懷瑾在先鋒隊任參謀。接著又與蘇、浙、滬合組聯軍,直搗南京,擊潰張勳保皇軍。

民國建立,孫中山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丁懷瑾被任命為社會教育司司長。袁世凱竊國陰謀日益暴露,丁懷瑾再度赴日本,並在《??民籲報》上號召各界討袁。

袁世凱稱帝,雲南首倡護國起義,丁懷瑾又從日本回國,參加蔡鍔護國第一軍,入川擔任軍需。滬州納溪之役,與北洋軍鏖戰四十八日,糧餉從未發生匾乏。蔡愕就任四川督軍時期,有關外交事項丁懷瑾多有參讚。繼任富順縣長,頗有政聲。

有人或許認為,這個時候的蔡鍔已身患重病,是身體情況已不允許他才辭去川督的。如果真這樣的認為,恐怕是錯了。因為不到最後時刻,幾乎沒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自知之明。

對於蔡鍔的心意,他的好友丁懷瑾是懂的,因此丁用行動來懷念蔡的遺誌——“功成不居,長揖歸田”。

蔡東渡前,“丁任四川富順縣長,聞蔡噩耗即辭去縣篆,閉門著書,常以蔡的人格和抱負勉勵其家人子女,他稱道蔡是真正開天辟地的人物。”

古人說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可是蔡鍔卻打破了此例。他的成敗功過,不論是友是敵,莫不對他由衷稱道,理由很簡單蔡以天下為己任,卻不以天下為己。

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二日,一代偉人蔡鍔魂歸故裡,中央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黎元洪接任總統後,他這個總統還是很開通的。但是,讓他什麼事都不管是不可能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小事可以不管,大事必須過問。

在談到民主製度和腐敗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必須對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限製。因為??,權力本身具有腐蝕作用。如果讓權力為所欲為起來,是十分可怕的,不知道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災難。而沒有監督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則是鐵的規律。

對於這樣的道理,段祺瑞可能也應該知道。在袁世凱獨裁時。他恐怕比誰都希望對袁世凱的權力進行限製和監督。但是,輪到他自己就不一樣了,因為被監督和限製,實在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

也就是說,就是黎元洪這樣的弱總統,段也是無法忍受的。在他看來,國會給他的困擾,使他不能獨斷獨行,已經夠他受了,再加上黎元洪遇事總是掣他的肘,他簡直就沒法活了。

他經常向他的親信抱怨說“我是要他來蓋章簽字的,不是請他來壓在我的頭上!”

軍閥割據局麵是逐漸形成的,袁世凱本人便是玩諸侯稱霸的集大成者。他持北洋軍自重,把清廷玩弄於股掌。

所謂玩彆人者必被彆人玩,袁當然不願見他治下軍閥割據,但無奈其手下的軍人霸占地盤後,當袁的利益和他們的一致時,他們就奉行命令,不一致時,他們就可以不理睬,因此割據的局麵在袁時代已經形成。

其實,這種割據局麵也可以大往前追溯,比如春秋戰國。晚清時的東南互保,又何嘗不是一種割據。

在袁世凱時代,他曾極力支持黎元洪各省軍民分治和廢督裁兵的主張。袁的想法是先將都督和民政長兩個職務分開,然後著手裁兵,各省都督一律裁撤,各省軍隊一律直屬中央,把各省軍閥割據的局麵轉變成中央集權的局麵。

雖然,這個計劃因得不到各省軍閥的支持而流產。但必須指出,這實是一股正流,全國明達之士都支持廢督裁兵的計劃。我們看到了,這個計劃雖孕死腹中,然而黎元洪卻因此而獲得好名聲。

黎自己當總統後,自然而然更想貫徹這個主張。他雖然是個沒有實權的總統,但他認為當年他提出這個主張時,全國都有共鳴,袁死後天下大變,在此時舊調重彈,或者可以行得通的。

在裁兵這一點上,段祺瑞是完全站在黎這一邊的。所以北京政府在軍務院撤銷後,立即發出“收束軍隊”的號召。責成各省軍事當局將以前派出作戰的軍隊撤回原防,並著手編遣各地民軍,以及自從戰事發生後擴充的新編軍隊,北京要求所有軍隊都應接受北京政。府的直接管理。

黎、段雖然對裁兵問題意見一致,可是在目的上則顯然不同。黎的意思是全國普遍裁兵,無論南北,不厚此薄彼。段則是要大量裁減南方的軍隊,對自己所能控製的北洋軍則不願裁減,相反地還想繼續擴充。

黎的主張是總統和總理應該分權分工,總統以陸海軍大元帥地位管理軍事,內閣總理則專管政務。軍權既要集中於中央,總統的權力就要提高,使總統在實際上具有指揮全國軍隊和任免全國軍事長官的大權。段的主張則是全國軍權都應該由陸軍部掌握,所謂中央就是責任內閣,並不是總統。

在護國倒袁期間,由於戰爭的關係,所以南北雙方都儘量擴充軍隊,當時全國軍隊究竟有多少數目,誰也無法統計。袁死後,全國重歸和平,當務之急,在於複員,減小軍隊員額是複員的第一步,但這卻是極其困難的事。

段祺瑞擬就了一套裁兵計劃,是規定全國陸軍為四十師,每師一萬人,另編二十個獨立旅,每旅五百人,合共五十萬人。

此外各省可以保留一些非正規性質的警備隊,但全國警備隊不得超過二百營,每營五百人,合共十萬人。

在這個計劃中,陸軍和警備隊的區彆是陸軍有一定的番號而無固定的防地,可以調來調去。警備隊則以維持地方治安為職責,其調動範圍不出省境。

這與袁在時的計劃並無兩樣,袁是把全國軍隊分為中央軍和地方軍,規定中央軍是正規軍。中央軍不僅在數量上超過地方軍,同時在素質上也優於地方軍。

這時,北洋軍多已有了正式番號,西南各省的軍隊則被列入暫編性質,其番號是xx省暫編陸軍第xx師。暫編的含意就是等候整編,整編後可以編為中央軍,也可以編為地方警備隊。

北洋軍既然是正規的中央軍,自然可以隨時調赴各省駐防,可是警備隊就不能任意活動。根據這個原則,段祺瑞在袁死後,還想繼續北洋軍留駐西南境內的已成之局,這便造成了更混亂的情勢。如在四川和湖南兩省,尤其是四川。


最新小说: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