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藩並不遵令,南方總代表唐紹儀且得於右任親筆書函謂“陳樹藩密奉參陸處電文,促令進攻,故北京運陝軍械,或由參陸處或由漢陽兵工廠,次第出發,絡繹不絕。”
全國對和會停止都很關心,搶救和會之聲四起,有些團體提出要派代表監督和會進行。
可是南北雙方都指責對方應負和會停開的責任。
南方指責北方無和平誠意。
北方則指責南方彆有用心,並舉出在和會召開前南軍將領林葆懌、熊克武、於右任等分彆就任閩、川、陝三省督軍的事實作為南方無意謀和的證據。
錢能訓在通電中指責南方代表不應以對待敵國的最後通牒手段來對待本國政府,並說陝西戰爭已停,南方代表不應該偏聽於右任的一麵之詞。
三月十二日,陝西停戰監督專員張瑞璣由北京啟程,前赴西安。
十四日北京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時公布了中日軍事協定全文。北京政府認為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已經有了交代。希望南方代表恢複和會。
當日,南方代表回應,認為陝西戰爭並未停止,參戰借款仍在支取,參戰軍仍在迅速擴充,中日軍事協定時效延長,和會重開無從談起。
上海和會期間,各國駐華公使都密切予以注意,保持審慎的關懷。當和會中斷時,西方國家極為不滿。
三月四日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赴公府謁徐世昌,勸告恢複和談。
徐很誠摯地答複朱爾典說“我們都是廿年的老朋友,彼此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貴公使一定相信本人盼和的心理最切。”
五日法國駐華公使柏蒲謁徐時表示兩點願望,他希望第一中國政府勿因陝西局部問題而阻礙全局,第二希望中國國內和平和世界和平同時實現。尤盼能先在歐洲和約簽訂前實現。
西方外交因本打算聯合五國提出第二次強硬勸告,可是日本駐華公使小幡借口未奉到本國政府訓令,不肯參加。
三月六日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法國駐華公使柏蒲、意國駐華公使華雷聯袂赴中國外交部謁見外交次長代理部務的陳籙。
申述西方各國中國和平的迫切願望,勸告中國政府早日恢複上海和會,不要提出參戰借款,不要將參戰軍投入內戰。
同時抗議北京政府,不應以鹽稅餘款抵押八年公債。
和談的最大障礙應該是段祺瑞,他始終不想放棄武統的打算,陝西的戰事不停也和他有直接關係。隻是,這時候的內外環境都對段祺瑞很不利,他曾向總統請辭參戰督辦,徐不敢貿然答應。
三月六日時局的關鍵人物吳佩孚致電南方總代表唐紹儀,他指出和會破裂是由於某派(指安福係)作梗,東海(徐世昌)受困,威信不行,切望共謀良策,破除障礙,以維和局。
對於促成南北和談出力最多的江蘇督軍李純,為早日恢複和談。擬定了五項具體辦法,並將此通電全國。
電雲“萬急。北京國務院、各部院、廣州軍府各總裁、保定曹經略使、各省巡閱使、督軍、省長、都統、護軍使、海陸軍各司令、南京朱總代表暨代表諸公、上海唐總代表暨代表諸公、永州譚組庵兩先生、衡州吳將軍均鑒近月以來,和平空氣,布滿全國,因善後之解決,有會議之盛舉。既經中央複準,各方讚同,雙方各推總代表,亦均先後分蒞寧滬。惟以中央頒布停戰罷兵令,廣東軍府亦通令停戰罷兵,各省雖皆奉行,而陝、閩、鄂西等處,尚有糾葛。經多次之協商,定簡捷之辦法
“(一)陝、閩、鄂西雙方,一律嚴令實行停戰。(二)援閩援陝軍隊,即停止前進,擔任後方剿匪任務,嗣後不再增援。(三)閩省、鄂西、陝南,由雙方將領,直接商定停戰區域辦法,簽字後各呈報備案。(四)陝西省內部由雙方總代表公推德望夙著人員,前往監視區分。(五)劃定區域,各擔任剿匪衛民,毋相侵越,反是者國人共棄之。以上五條,均陳奉中央允準,電得廣州軍政府同意,即日雙方通令,按照實行。所有陝閩等問題,指日解決,會議即可進行,知關塵念,特此布聞!”
北方總代表朱啟鈐也以私函給在陝閩的陳樹藩和於右任,勸兩邊停戰,以促成和談重開。
徐世昌和馮國璋一樣,是真心想和的,隻是力不能及。是既沒辦法控製北方,也沒辦法說服南方。
外交團頻頻向徐催促續開和會,徐痛苦地說“我一個人想和,和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