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總長王乃斌(蟬聯)
司法總長董康(蟬聯)
教育總長範源濂(蟬聯)
交通總長張誌潭(原任內務總長)
財長李士偉未到職,由次長潘馥代理。教育總長範源濂也因教育經費無著而未到任,由次長馬鄰翼代理。
李士偉被選為靳雲鵬第三任內閣財政總長是與借款問題有關連。
原來,日本在寺內內閣所經手的對華借款,抵押品都很不可靠,由於國際局勢的演變,日本已經不能單獨控製中國,日本政府因此派遣興業銀行副總裁小野莫次郎,到北京來整理中國債務。
小野到了中國之後,以債主身份,研究如何保全債權,他認為北京政府在目前是沒有能力來償付到期的外債。這肯定是事實,當時北京政府還想再舉外債,哪有還債能力。小野便提出一個“用新債還舊債”的辦法。
所謂用新債還舊債,就是把本年度到期的日本借款,連本帶利算下來一共合多少,做為新的借款。借期一年,利息按月一分,簽訂新約,並以鹽稅、煙酒稅、關稅為抵押品。
北京政府當然不肯,小野於是哄騙說如果這個問題取得協議,日本對北京政府就還可以繼續借款。還說日本停止付出的參戰借款,早已提存於中華彙業銀行,日方可以將這筆款項提出,並湊足二三千萬元作為對華新借款。
聽說可以有新借款,北京政府馬上來了精神頭。
這時候,奔走這件事的,還是新交通係的曹汝霖和陸宗輿,不過他們不敢出麵,就找到和奉係有關的另一位新交通係人物張弧為替身,捧他出來擔任財政總長,以便進行這筆借款。不料事機不密,消息走漏,中外為之憤然,舊交通係所控製的中國銀行團也強烈反對,使得張弧不能不知難而退。
李士偉是張弧推薦的,他和奉係及新交通係有淵源,擔任中日實業公司的理事長。中日實業公司名頭很大,是日本財閥澀澤、三井、大侖合夥開設的。由於李士偉有日本財閥集團為背景,在中日關係特彆緊張的條件下,他出任財長,馬上遭受各方的反對。李士偉同樣不敢就職,財政部的事務便一直由次長潘馥代理。
潘馥1883—1936??字馨航。山東微山縣人。
幼年熟讀經書,因年少考取了清末的舉人,在濟寧一帶就小有名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議定修築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時,計劃過濟寧,因德英兩國反對,於三十二年十二月議定改為津浦路,舍棄濟寧。濟寧官紳學界大嘩,當即推袁景熙、潘馥等人赴京請命,驚動朝廷。後來,又幾次呈文,幾經周折,據理力爭,始得以修兗州濟寧支線。
因入仕無門,納資捐知府銜,就是花錢買官,發江蘇候用。江蘇布政使陸鐘琦,與其父為同科進士,得陸厚愛,遂命馥為其幕僚。
宣統三年(1911年)六月,陸升山西巡撫,馥隨陸赴晉。辛亥革命爆發,陸全家被殺,他逃回故裡。
一九一二年赴南京臨時政府財政部謀一司員,後又在江蘇都督程德全府下供職。
程因軍餉多次上書未批,後交潘馥專理此事。潘馥在書上改動十八個字,呈報上去,餉錢當即撥下。此事轟動一時,潘馥被譽為“江北才子”,不久,他又被調回山東任勸業道道尹。
由於他與當時的山東都督周自齊關係密切,一九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便被委任為山東實業司司長。在任職期間,他熱衷於工業救國,買機器、辦工廠。所買英國機械,途中因故沉沒於海中,眾聞異常驚愕。
他卻說“不必擔憂,叫英方賠償就是。”
潘馥對英索賠談判時,陳詞慷慨,據理確鑿,結果英方全部賠償了所有損失。
潘馥不僅倡導辦工業,還鼓勵發展加工業和農業、水產業等,並提出創優等產品,與國內外競爭的建議。他於一九一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五日,在濟南主持舉辦山東省第一次物品展覽會。會上評選出二百三十七種、六百八十二件優質產品。十月,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不少產品獲得金獎。
一九一五年,周自齊任財政部總長,潘馥為參事。其間,他又與同鄉靳雲鵬籌資開辦濟南魯豐紗廠。一九一六年,潘馥調任全國水利局副總裁,同時又與濟寧劉韻樵、靳雲鵬等八家合股投資三十萬元(銀幣)建濟寧濟豐麵粉廠,日產近五十噸,暢銷京津。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又與馬丹銘、靳雲鵬等十四家合資二千多萬元,創辦濟寧電燈公司。
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靳雲鵬受總統徐世昌之命組織內閣,舉薦潘馥為財政部次長。
直皖大戰的時候,南方也不消停,北軍鬨餉,南軍也同樣。
雲南省是護國討袁的發源地,護國軍的主力幾乎全是滇軍。當時護國軍分為三路一軍由蔡鍔率領出四川;一軍由李烈鈞率領經貴州向湖南和兩廣發展;一軍由唐繼堯領導,在雲南坐鎮。
打仗是要花錢的,雲南本就是個需要中央財政補貼軍餉的省份。護國期間大敵當前,軍事第一,儘管全省萬眾一心,出兵出餉,但終究是入不敷出。討袁戰爭結束後,軍餉問題並沒有解決,也養活不了這這麼多的軍隊,於是省外的滇軍變成了孤軍。蔡鍔留在四川的軍隊起先由羅佩金統率,後來便由顧品珍統率。四川的將領都反對滇軍在四川駐防,因此護國之後五年間,川軍一直對留川的滇軍采取敵對態度和不斷的攻擊。滇軍在川日久,也有回鄉之心,於是,民國十年顧品珍堅持率軍由四川回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