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緊鑼密鼓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1章 緊鑼密鼓(2 / 2)

蔣於一九二二年一月三日離廣州,經三水、梧州、昭平、陽朔,於十八日抵達桂林。

三十日蔣約文官長胡漢民赴大本營謁見孫中山,商決出師北伐的日期,並決定將大本營移設韶州。

二月十二日,張作霖派代表李紹林到桂林晉謁孫中山,商討合作計劃,以便南北夾擊曹、吳。

二月十三日,困居北京城內的段祺瑞,在四個日本人保護下,化裝乘汽車由北京逃出。經過通州時,得到當地奉軍的幫助,當天到達了天津。

二十日,段祺瑞亦派代表周善培到廣東。

這便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孫、段、張三角聯盟。

孫中山不能忍受陳炯明的處處掣肘,決定自己率兵北伐,遂命令李烈鈞所屬的滇黔贛聯軍和許崇智所屬的粵軍一齊集中桂林,準備取道湖南北伐。

孫下令編北伐軍為三個軍,李烈鈞為第一軍長、許崇智為第二軍長、李福林為第三軍長。同時電召陳炯明到梧州來討論北伐問題,擬抽調粵軍四十個營加入北伐,北伐軍的軍火軍費也由廣東供應。

陳炯明堅持反對北伐的,他的理由是“北伐將促使直奉兩係軍閥由分裂而重趨團結,聯合以對抗南方。同時北伐一開始,可能引起南方的分裂,因為西南各省都表示要保境息民,所以現在如果堅持北伐,首先遭遇阻礙的,不是北方敵人,而是南方友軍。因此不如等待直奉兩係戰爭爆發,再行出動。”

收到孫中山命他來梧州的電報,陳理都不理,連回電都沒有。

一九二二年三月上甸,孫中山派伍朝樞到奉天,受到張作霖熱烈地歡迎。

張向伍朝樞承諾,共同推倒直係,召開南北統一會議,恢複舊國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統,段祺瑞為副總統。

就在中山先生的北伐大業緊鑼密鼓準備之時,廣州發生了一件政治謀殺案,粵軍參謀長鄧鏗被刺。

鄧鏗(1886—1922),原名鄧士元,彆名鄧仲元。生於廣東省梅縣丙村鎮金盤堡,七歲時隨父親鄧麗川經商落戶淡水。淡水鄧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自清乾隆年間開基淡水後,鄧氏先人曆代經商,積聚了大量財富,到清末時人才輩出,鐵麵禦史鄧承修就是傑出代表。鄧承修在中法戰爭後告病回鄉,這一年正好鄧鏗出世,幼年的鄧鏗受鄧承修影響。

一九零五年鄧鏗考入廣州將弁學堂步兵科,畢業後留校,任步兵科教員兼公立政法學堂體操教習,不久任代區隊長。

一九零七年升任該校學兵營排長兼代左隊隊官。

一九零九年任黃埔陸軍小學堂學長。

一九一零年籌劃廣州起義,失敗後出走香港。

黃花崗起義前夕,廣州地方官吏在事前已有所察覺,采取了一些措施防範革命黨人入城,對外地口音的人要求有不動產作擔保。此時,鄧鏗的父親曾在廣州小東門開設有廣豐米店,鄧鏗便以米店為潛入廣州的革命黨人住所,並表示如有不測,毀家也在所不惜。遺憾的是,黃花崗起義以失敗告終,鄧鏗也不得不逃亡海外。

一九一一年九月初,陳炯明和鄧仲元等人秘密潛入淡水,首先在淡水發動當地農民和手工業者百餘人圍攻淡水警署,繳槍三十餘支,子彈千餘發。隨後參加起義的民眾愈來愈多,兩日之間發展到五百餘人。當時,起義軍共編成七個大隊,陳炯明為總司令,嚴德明、鄧鏗、陳經、丘耀西、陳焯廷、謝子瑜、黃德修等七人為各隊大隊長,鄧鏗兼司令部參謀長。九月八日,各隊民軍舉起革命旗幟,到平潭白泥塘一帶集中,布置駐守陣地,準備進攻惠城。

當時駐惠州的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聞報,一方麵忙不迭地募兵籌餉,另一方麵又調各地巡防營兵到惠城候命。這時惠州府、縣兩城城門均有兵巡守,除府城大東門和縣城西門留為交通孔道,仍舊開放外,其他城門一律關閉。

起義軍軍事目標是奪取歸善縣城。時清兵巡防營六百餘人集合在饅頭嶺??(今文頭嶺)。

兩軍交戰約五小時,互有進退和傷亡,清軍以為民軍英勇,不敢戀戰而退守原防。次日戰況仍呈膠著狀態,未分勝負。

民軍衝破清兵防地,占據了險要的地區二聖宮。有史料記載當第一軍進入永湖、馬安之間時,清軍援兵趕到,民軍兵力少,且武器裝備也遠不如對手,前線一度告急。就在這危急關頭,鄧鏗親率生力軍一百餘人加入作戰,硬生生將敵軍擊破。在戰鬥中,鄧鏗身先士卒,槍林彈雨中率眾衝鋒數次,連帽子的帽結都被流彈擊中打飛,可見戰鬥的慘烈凶險。是役,清軍元氣大傷,不得不困守惠州城。

九月十六日,大勢已去的秦炳直接受惠州知府徐書祥的相勸,同意獻城。

十九日,惠州光複。秦炳直下令開通府城東門,恢複與縣城的交通。當日上午八時左右,鄧鏗等統率所部士兵,由縣城出發,經水東街過浮橋直進府城,沿途商店燃放爆竹歡迎。各隊民軍相繼進城後,由起義軍司令陳炯明領銜發出布告剪發和安民,易歸善縣為惠陽縣。


最新小说: 隨母改嫁成團寵,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大明我瘋狂死諫! 惡雌不願當團寵,四個大佬修羅場 從縣委書記問鼎權力巔峰 [足球]馬爾蒂尼與主席的閨女 魯王宮成了5A景區?你膽夠肥啊 九陰九陽 替小師妹頂罪,叛宗後大師姐賊瘋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