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曾早就和吳景濂串通一氣,吳遂向黎拍胸膛,可以負責國會通過。
但這其實是吳景濂個人的想法,國會中各政黨反對吳景濂一人包辦,提出要政黨參加內閣為通過總理任命的條件。
因張紹曾和吳佩孚是兒女親家。曹錕左右雖把張紹曾拉入自己的陣營,不過對張並不十分放心,津保派一直希望由高淩霨出來組閣。
至於曹錕本人,則希望北京一直是無政府狀態。
曹錕到底還是有些眼光的。對於羅文乾案,他反對打擊麵過大,主張對王寵惠,顧維鈞等人予以適當的安撫。對於吳佩孚,他的態度也是吳既然低頭認罪,就不必繼續窮追猛打。
在他看來,保洛兩派在總統和內閣問題上雖然有分歧,但是在對國民黨對奉對皖方麵,根本利益還是一致的,畢竟還有相互依存的關係。
十二月十一日,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十天之期屆滿。因為代理這個國務總理,他被罵得狗血淋頭,在他答應代理時,即是以十天為期。十天受罪之期已滿,當然是多一分鐘都不肯繼續,黎元洪不能不另想辦法。
他邀請國會議長和回京的王正廷到總統府磋商內閣問題,當場提出請王正廷暫行代理總理以待正式內閣產生。
王開始不肯接受,但經不住總統的一再相勸,才勉強答應,隻不過提出了三個條件(一)請國會將張紹曾內閣的同意案立即列入議事日程。
(二)代理期間以十日為限。
(三)代理期內不公布重大政令,不任免重要人事。
黎元洪滿口答應,經與國會議長商洽,獲得同意後,即於十一日晚發布王正廷代理內閣總理的人事命令。
王正廷於十四日通電就職,於是,過渡內閣的無政府狀態暫告結束。
黎依照和王正廷的協議,把張紹曾組閣案送交國會。
十二月十五日,眾議院討論張內閣同意案,議員們爭辯激烈,甚至飛起墨盒,大打出手。最後一哄而散,不得結果。
吳景濂提示張紹曾親自招待參眾兩院議員,以聯絡感情。
張於十七日舉行茶會,邀請議員們歡聚,大家互打哈哈。
張說了一套統一裁兵的冠冕堂皇話,又說了一些交換條件的私房話,總算獲得大家勉強同意。
於是,張組閣的同意案,遂於十八日在眾議院通過,二十九日又在參議院通過。
國會通過了張紹曾組閣是一件大事,因為黎元洪複職後,這是國會通過的正式內閣,也可以說是民國六年國會被解散以後唯一“合法”的內閣。
張紹曾組閣案獲國會同意後,黎元洪很是興奮,認為時局有了轉機。
他本擬於於十二月二十九日發表任命令,以便新閣能在元旦就職。但因閣員分配各方爭議太大,終於沒能如願。
民國十二年元旦,每一年的這一天,總統都要發表文告。黎元洪這一年文告的主題是痛論各地兵匪之禍和督軍製度的弊害。這一類的話,平頭百姓雖然很愛聽,但對於有識之士,已是麻木不仁。
一九二三年一月四日,黎元洪正式任命張紹曾組閣,並發表了準備提交國會的閣員名單
國務總理張紹曾
外交總長施肇基
內務總長高淩霨
財政總長劉恩源
陸軍總長張紹曾(兼)
海軍總長李鼎新
司法總長王正廷
教育總長彭允彝
農商總長李根源
交通總長吳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