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迎袁專使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26章 迎袁專使(1 / 2)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1912的1月19日,教育部開張剛剛一個月,就發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

《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共14條,主要內容有

各級各類學堂均改稱為學校,監督、堂長一律改稱校長;

小學一律於每年3月14日開學,中學、師範則根據地方財力自行決定開學時間;

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小學應注重手工科;中學為普通教育,文、實不必分科;

廢止舊時獎勵出身,各級學校畢業者,稱某級學校畢業生。

同時,學校所采用的各種教科書須合乎共和宗旨,由各出版單位自行修改,學校教員對於教科書的內容也可根據這一宗旨隨時刪改。這個教育法令,在新舊社會交替之際,對於安定人心、穩定局勢、建立新的教育秩序,起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這些規定,震撼了年深日久的封建教育秩序,為全社會送來一股民主共和的清新之風。

1月30日,教育部下達了在全國推行社會教育的通令。所謂社會教育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成人教育。蔡元培此舉無疑是是想改變中國文盲眾多的狀況,力求普及教育,使人人都能識字,受到教育。他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在通令中要求“各地廣為宣講,次第實行”。

教育部下屬隻三個部門,其中便有社會教育司,與普通和專業教育司鼎足而立,足見蔡元培對社會教育的重視。

很多有識之士都指出過,推廣社會教育,實乃國情所急需,雖然難以立見成效,但畢竟開辟出一條教育新路。事實上,這也是高瞻遠矚之舉。

新中國建國之初,所開展的“掃盲”運動,應該是比較好的貫徹了蔡先生社會教育的主張的,當然,這為後話。

1912年2月間蔡元培發表了著名的教育論文《對於新教育之意見》,比較係統地提出了五育並舉的思想。

一、軍國民教育

(一)從國外環境看來,中國處於“鄰強交逼,亟圖自衛,而曆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複。”

(二)就國內情況而言,要打破軍人成為“全國中特彆之階級”的局麵,就“非行舉國皆兵之製,否則無以平均其勢力”。

二、實利主義教育

實利主義教育被蔡元培認為是富國的手段,他認為世界的競爭不僅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財力。因此加強科學技術教育,提高生產力,發展國民經濟,國家??富強才能夠在世界競爭中生存下來。

三、公民道德教育

他把西方近代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道德觀念,分彆比做中國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義、恕、仁”。他主張廣泛吸收國外文化,同時“必擇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並且“必須以“我”食而化之,而毋為彼此所同化”,他批評有些誌行薄弱者,一到國外留學,“即棄捐其‘我’而同化於外人”。

四、世界觀的教育

世界觀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劃分為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這個唯心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下,要求人們遵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原則,不要被束縛於某一學說的思想,在當時具有打破幾千年思想專製統治的解放作用。

五、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使人們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所必經的橋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於其特點,人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存在的障礙不外兩種意識,一是人我之差彆、二是幸福之營求。

《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是他這個時期在教育方麵的主張的一篇代表作。

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的五育並舉的思想方針,否定了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兩條。“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主張用民主共和的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來代替,這就破除了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封建教育兩條不可動搖的信條,體現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成果和民主精神,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最新小说: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 咦?我不是變態嗎?怎麼成團寵了? 幽魂騎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人皇鎮淵 三興大漢:劉禪不思蜀 嬌軟丫鬟上位後,禁欲王爺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