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嫖。凡褻視他人之人格,以供玩弄者,皆認為嫖。
二,不賭。凡以錢或錢之代替品為輸贏之遊戲,皆認為賭。
三,不納妾。凡有妻再婚者,無論用何名稱,皆認為納妾。
四,不做官吏。凡受政府任命而從事於行政司法者為官吏,但本其學說從事於教育學術實業者,不在此限。
五,不做議員。以國會,省議會,縣議會議員為限。
六,不飲酒。中西各酒以及普通藥酒皆為酒。
七,不吸煙。中西各種煙及鴉片,與代鴉片之嗎啡針,皆以煙論。
八,不食肉。動物材料除乳卵外,皆為肉食。
後三條中,其治病必需之品不在此限。
該會成立三個月,報名者踴躍,會員(含本校教職員與學生)共計461人。其中,李大釗等甲種會員332人;蔡元培等乙種會員105人;李煜瀛等丙種會員24人。此外還有校外會員若乾人。
為了健全組織,經過通訊評選,蔡元培為會長,李大釗、李煜瀛、陳大齊、錢玄同、胡適、陳漢章、馬寅初、康白情等三十餘人為糾察員。
文科學長陳獨秀、工科學長溫宗禹、理科學長夏元瑮、法科學長王建祖和沈尹默、傅斯年、羅家倫、陳寶鍔、高日采等知名教授被推舉為“進德會”的評議員。
“進德會”成立之消息不脛而走,為海內外時人所傳誦。不僅京滬新聞媒體轉載該會宣言並作評論,日本東京《日支時論》第四卷第二號也譯載該會宣言,並冠以引言,稱讚蔡元培先生為“一代碩學及德望家,素為人之所知,今觀此趣意書,不特可知中國有識者階級之社會道德觀,及對於社會改良之意見,並亦可借以知中國之一麵也”。
日本東京“廓清會”的會刊《廓清》第八卷第三號還介紹了“進德會”甲乙丙三種戒規之內容,稱該會為“中國對於現代道德及政治上自覺之一機運,且由北大校長所發起,其意義更深遠”。
有人說,這“深遠”使人聯想起北大人多不願做官,這是否也是傳承“進德會”之遺風餘韻呢?
蔡元培主張私德修養應取積極態度。
他說“進德之名非謂能守會規即為有德。德者積極進行之事,而本會條件皆消極之事,非謂即以是為德,乃謂入德者當有此戒律。”
遵守戒律是入進德會所必需的,但不夠,還要積極進行,增添新內容,弘揚真、善、美。
蔡元培律己嚴而待人寬。對進德會戒律,他主張審核會員申請,“不咎既往”。就是說申請者如果以前有違犯戒律的行為,隻要以後不犯,就不要追究,仍可入會。這方麵的一個突出例證就是某知名教授當時已納妾,仍申請入會,並以44??票當選糾察員。
蔡元培這種不咎既往的態度,給不少有過違戒行為而又希望擇善而從者,開了一扇門戶。有助於人們放下包袱,積極向上,增強了道德修養的風氣。
不過對已入進德會而違犯戒律者,是要受罰的。但在這方麵執行起來比較難,蔡元培就曾麵臨困境。
比如,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以152??票當選為進德會評議員,名高責重,後來卻鬼迷心竅,走進了八大胡同,被人舉報告發。
蔡元培對陳獨秀十分倚重,曾聯手對北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接到告發,又如何處理呢?既要麵對執行進德會的戒律,又要麵對文科學長的去留,實在是抉擇兩難。
且告發者不是一人,而是幾位舊派重量級人物,堅決反對新文化。他們既已抓住倡導新文化的領軍人物的“辮子”,豈能輕易放過。
1919??年2??月26??日夜,蔡元培和北大教授馬夷初、沈尹默、湯爾和等,商議如何處理文科學長陳獨秀,並研究醞釀北大內部體製改革。
在校長蔡元培的主導下,北大評議會議最終決議從本學期起由文、理科開始廢除學長製,並呈報教育部,報備,文、理兩科實行合並,不設學長,另設置一教務長統領之。
並報告各門教授會已於8日開會,選舉經濟教授會主任馬寅初為教務長,行使原文、理兩科學長職權。
這樣,文科學長也就不露痕跡、合情合理地出了局、下了台,蔡元培也避免了麵對舊派問責之尷尬。這足見蔡元培做人的寬厚,也有高明的領導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