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思齊要讓這些士兵能夠排這隊列發起進攻,不能走著走著就散了。
在後世對很多大學生高中生來說非常簡單的軍訓,此時卻進行的十分艱難。僅僅排成整齊的隊列,卻費了老鼻子勁,陣列總是歪歪扭扭的。
當班長喊出向左看齊、向右看齊的口令時,很多士兵表現的一臉的茫然,他們根本分不清左右是什麼。
無奈之下,李思齊隻能先教他們什麼是左右,告訴他們射箭時拿弓的是左手,拿箭矢的是右手。
磕磕碰碰的練到了中午,士兵們終於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午餐是手抓羊肉,把肥嫩的綿羊宰殺按照骨節拆開,統統放入鍋裡煮。為了保持食物原本的味道,基本不加任何調料。
這些士兵吃相狂野不羈,一手抓住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除羊肉,渴了就大口大口地喝酒。看的李思齊眼角不停的抽抽。
“大哥,這練一天要吃十隻羊啊,整整二十兩銀子啊,一個月就是六百兩啊。”
在旁邊的劉興祚看不下去了,勸說李思齊不能再這麼好的夥食了。
“練一個月就有效果了,咬咬牙練完這個月就讓他們滾回家去。”
“得嘞。”
李思齊粗粗的算了一筆賬,為了這一百多名家丁,自己要花費將近六百兩銀子了,要知道李思齊就剩下三千兩銀子了。
下午列隊報數完畢之後,李思齊帶頭領著士兵們慢步跑出軍營,開始了下午的十公裡集體負重長跑。
李思齊帶隊,家丁們直接繞著開原城跑,跑完一圈回好二十裡,這就是長跑的路線。
跑步很容易,可是毫不停歇的連續奔跑二十裡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了。
雖然這些武士都是出身貧困的農民或者獵戶,吃苦耐勞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性,可是他們從來沒有練過負重跑,當跑到五六裡的時候,很多人已經累的喘不過氣了。
各個班的班長奔跑在自己隊伍的一側,不時的為自己的手下鼓勁。
李思齊已經事先宣布了懲罰措施,跑到最後的那三個個班晚餐隻能喝稀粥,看其他班大塊吃肉。跑步第一的班會得到獎勵,每人晚餐多加一個雞蛋。
而名次的先後是按照各班最後一個到達終點的人來計算,也就是說每個班要全部到達軍營才能獲獎。
李思齊的這個規定就是為了訓練家丁們的團隊性。
好不容易跑完了,吃過晚餐,李思齊就開始來教大家簡體字了。
家丁們之前都是普通獵戶家的孩子,隻能從最簡單的識字開始。
這是個痛苦的過程,不單是指文盲家丁們,更是對李思齊這樣的先生而言;很少有人能無法充分理解教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們如何從一二三,之乎者也開始的苦難。
那真是一種相當艱巨的考驗,比學習任何一種刀法和武術都要艱難,需要超常的耐心,細致,容忍,克製……
這是個巨大的挑戰!
但是看著這些努力學習知識的家丁們,李思齊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一撇一捺,雙腿站立,才能行的平穩;也可引申為你牽我扶,互幫互助,互相支持……懂了麼?”
在一塊簡陋的黑板上,李思齊正在講台上比比劃劃,深入淺出的講解著。
“那麼,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字,個!你們知道它的意思麼?”
下麵成群的家丁伸出幾雙手,李思齊看到自己非常看好的恩索也舉起了手,很是意外,便點名讓恩索回答問題。
“恩索,你來回答!”
恩索得意洋洋的站起身,看了看周圍的夥伴們。
“個,意思就是,三條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