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是我聽毛不易的《消愁》之後的第二首歌,曆時已久。
最先我聽到的是毛不易的聲音,滄桑中帶著絲絲悲涼。
我下意識的認為這是個上了年紀的中年人。
後來偶然間刷到了明日之子。
這個可愛的大男孩,憨厚且不善言詞,樣貌單純無害,像個鄰家大男孩。
唯獨唱歌的時候,眉間有淡淡的沉鬱,不動聲色地將歌聲裡表達生活艱難的意圖展現地淋漓儘致。
網友說,毛不易有種“喪萌”的感覺。
名字也很怪,不易。
其實,毛不易原名王維家,“毛不易”是他初中的時候給自己起的藝名。
他說“不易”不是說不容易,而是指不改變,是他的一個人生態度。
經曆過生活的種種坎坷,有感而發,唱出了這樣一首壓抑中帶著悲痛,悲痛中又飽含希望的歌。
生活到底打了他多少個耳光?才能唱出這樣的旋律,我有些好奇,去看了看他的故事。
他求學時讀的是杭州師範大學護理專業。
對於每一個醫學生、護理生來說,在自己眼前第一位離開人世的病人,肯定是永生難忘。
他也一樣。
“我在實習的過程中,看到過數百個在我麵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個在我麵前死去的,是我本人的親生母親。”
子欲養,而親不待。
他說的雲淡風輕,可銘刻在骨子裡的傷,依舊會隱隱作痛——就像他的歌聲。
第一遍聽,隻覺情感細膩。
第二遍聽,隻覺故事動人。
第三遍聽,忍不住回想往事,潸然淚下。
他的內心開始有多柔軟,又有多強大啊!
而且活得又有多通透,多清醒。
在醫院實習時見慣了生離死彆,送走了自己的母親。
在社會的名利淤泥場上,他像是徐徐盛開的聖潔蓮花。
他已經沒有了同齡男孩的熱血沸騰,也不會橫衝直撞,弄得滿身是傷。
毛不易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堅持著。
即使有那麼一點的無奈,但我又仿佛看見了那個在歲月裡溫柔又倔強的毛不易。
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他的歌聲將故事娓娓道來,引的台下觀眾集體飆淚。
毛不易——歌如人生,人生亦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