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麼說可能有些高尚,說白了,林霄不想自己重活的一生碌碌無為。
既然已經一頭莽進娛樂圈,怎麼著也要發光發熱。
要不然多對不起那些被他抄襲的原創大佬
下午的錄音還在繼續,趙溫言和張大華也已經知道了林霄要為何清歡寫歌的事情。
他們倒不擔心什麼,林霄對於創作方麵的把控能力他們二人可是最清楚的。
周若淩的《後來》早已經進入流行音樂金曲榜,並且名次不低,如果這次給何清歡寫的歌曲也能入圍金曲榜。
等年底頒獎典禮開啟的時候,林霄僅光憑這兩首歌就能包攬不少獎項。
所以說,趙溫言張大華二人還有點巴不得林霄多給人寫一些歌,尤其是那些大牌的明星歌手,唱火了對林霄也有好處。
下午的時候,何清歡需要去趕飛機,所以提前離去。
錄音室內又隻剩下一直以來的鐵三角,沒有外人,說起話來也就方便多了。
林霄錄音完,出來休息的當口,趙溫言湊過來八卦道“準備給何清歡寫一首什麼樣的歌啊?”
張大華對此也比較感興趣,摘掉一邊耳機,聽林霄的回答。
“她的要求是要安靜,能讓人產生共鳴,趙哥,你說什麼音樂才能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藝術性的共鳴說起來比較複雜,趙溫言認真思考了會兒,認真道“能夠感動人,或者說聽眾聽完這首歌能引起某種思想上的共鳴,但這種應該不能稱作音樂,而是藝術曲了。”
林霄聽完,懵懂的點了下頭。
何清歡給自己出了個最簡單也是最有難度的要求。
這樣的歌曲,真的存在嗎?
林霄翻閱腦海,也找不出真正一首能讓自己感受到共鳴的音樂,這讓他怎麼寫?
張大華這時候插嘴道“哪有什麼真正的共鳴,能被大眾所接受的就是好音樂,不用想的那麼複雜,歌曲創作林霄你自己才是最擅長的,問小趙可沒用。”
意思是說趙溫言前麵說的都是廢話,無需去聽,安心按自己的創作模式走就行。
而趙溫言也並沒有反駁,對他來說,一首歌想起到共鳴作用幾乎不現實,除非是由那種極致的藝術家們來演奏,但那也隻是純樂曲,並且針對的是那些能夠聽懂的人。
林霄點點頭,覺得也有道理,反正隻是一首歌。不過趙溫言有一句說的沒錯,感動人這一點或許可以著重考慮。
既然答應了人家,肯定要拿出一首給的出手的作品,每當這個時候,他的選擇困難症就犯了。
何清歡雖然名氣上不如周若淩,但唱功方麵卻絲毫不遜色,所以林霄倒不擔心給出去的歌她不能演唱好,擔心的是能不能起到讓她轉型的作用。
畢竟換風格,也類似於轉型嘛,林霄可以無所謂的隨意轉換音樂曲風,想發什麼發什麼。
可何清歡卻不能啊,她的風格太固定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小說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