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從飛鏟特思鄉開始!
比如……高旭在推特和s等社交平台的賬號粉絲數都在暴漲當中。
粉絲數迅速成了原本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過去隻有十幾、幾十萬的關注,現在立刻就提升到上百萬。
雖然粉絲成分極其複雜,既有皇馬球迷,又有敵對黑粉,還有單純的顏粉——由於各種原因看到高旭帥氣的臉龐而不禁關注他的人。
不過掩蓋不了高旭的人氣、知名度都在暴漲的事實。
高旭社媒的評論區,更是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各路球迷的“戰場”。
在這種時候,隻要是聰明人都能發現了高旭具備的價值,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希望同他合作的公司出現。
國內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出在他接受某台采訪時說的流利的中文,讓球迷瞬間對高旭好感倍增。
球迷同樣是粉絲,但是球迷無論是對喜愛的球星的要求,還是對於路人球員的要求都比對娛樂圈明星要求低得多。
若是娛樂圈的明星爆出戀情、嫖娼等情況基本都會人氣大跌,事業受損。
而球員基本沒有這種煩惱,球迷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不甚在意,隻要球員在球場上表現夠好就行!
球員不做出惡劣的違法犯罪行為,球迷都能接受。
畢竟球迷對他們的喜愛主要都是出於欣賞球球星的球技,基本不會把球星當成了“老公”“老婆”之類的。
正是因為要求低,許多時候國外的球星在國內重要節日用中文說祝福都能讓球迷高興很久。
隻因為球迷感受到了他人對自己國家文化的尊重。
高旭直接全中文接受采訪,讓球迷感到格外親切,自然讓他在國內的人氣暴漲。
球迷基本不可能有人不知道皇馬有名華裔球員叫高旭,中文很流利。
就連許多不關注足球的路人都知道歐洲豪門皇家馬德裡有名叫高旭的球員。
不少沒搞清華裔的意義又對相關事情一知半解的人紛紛表示“高旭千萬彆進國家隊!彆被那群白斬雞汙染了。”
“在皇馬踢球都進不了國家隊,你說中國足球不黑誰相信?”
“果然球星隻有在外國才培養得出來,國內沒錢找關係根本踢不出來。”
……
雖然熱度在高旭身上,但是話題基本都會偏移到對男足的嘲笑上去。
即便有人解釋“華裔不是中國國籍,不能代表國家隊,和國家隊黑不黑沒什麼關係。”
“高旭的確是在外國培養出來的,但他家是真的有錢,國內貧苦人家出身靠踢球改變命運的球員同樣不少!”
但是在主流的聲音中,他們的解釋格外無力,既無法讓人信服,也引不起多大波浪。
畢竟在此時乃至很長一段時間裡,男足都是嘲笑的對象,罵男足是一定有熱度有人支持的!
就如同美國在女權、人種等問題上的政治正確一樣,罵男足也是一種另類的“政治正確”。
沒有人在意“白斬雞”一詞出自彎彎的惡意抹黑,當時照片上的人剛剛傷愈複出,並且沒進過多少次國家隊;“吃海參”采訪視頻其實是給讚助商拍的廣告;烏龍球在足球比賽裡其實相當常見,職業生涯長又從沒進過烏龍球的後衛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