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持續了九年之多,叫滿清耗費了十六省的數十萬軍力,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據統計,清廷為鎮壓起義前後投入了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的財政收入,使的國庫為之一空。而八旗、綠營等清廷的正規軍之腐朽在起義中也被暴露無遺,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團練鎮壓起義。
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的源頭竟然就在距離龍路口裡的鹿邑縣,趙亮震驚之餘是充滿了懊惱之感。
自己穿越了三年多時間,怎麼就沒察覺呢?
“可惜,太可惜了!”
樊明德的下場是很淒慘的,自身被淩遲處死,梟首示眾,兄弟子侄斬立決,弟子中收徒10人以上者斬立決,親屬照律緣坐;門下同教九十餘人分彆斬、絞、流、徒有差。
趙亮摩挲著下巴,他估計著自己所知道的那個“混元教首劉鬆”,就該在那被發配流放的幾十人當中。
隻不過從滿清處置樊明德本人及其一乾親眷弟子的殘酷手法中看,混元教此時真正有名有姓的人物怕都已經死光了吧。
劉鬆要真是樊明德的繼承人,腦袋早就掉被砍掉了。
他在混元教內應該隻是一個不很出眾的人物,這樣一來,那個‘混元教首’稱號就很可能是假的了。
趙亮想了想,覺得之所以後世不少的專家學者把劉鬆當做是白蓮教中的重要人物,度娘也把‘混元教首’的名號按在劉鬆的頭上,怕更多是因為劉之協和宋之清都是他這一門的弟子吧。
弟子出眾——劉宋兩人在川楚傳教多年,是川楚白蓮教大起義明麵上的重要推力,老師水漲船高就也被抬的高高的。
這很順理成章!
當然了,據趙亮前世所知,劉鬆這個人的反清態度還是很堅定的。
喜歡曆史穿越小說的人,在看小說的同時,怕都有問一問度娘的愛好,不然一些曆史事搞不清楚前因後果,一些曆史人物你也不知道他有多牛逼,至少趙亮是這樣的一個人。
所以雜七雜八的東西他是知道了一些,雖然他並不是專門學曆史的。
此前的英廉和珅是如此,現在的混元教劉鬆就也是如此。
白蓮教大起義影響巨大,內裡還有王聰兒這樣的女性人物,趙亮當初是問了不少次度娘的。
劉鬆這人先是被流放去了甘肅,二十年中都沒能回中原來,後來白蓮教起事,清廷追根溯源,把劉鬆給擼了出來。當官的闖進他家中,從土炕內翻出了曆年存銀兩千餘兩。
記住,這兩千多兩銀子是官員上報朝廷的數字,具體究竟翻出了多少銀子,怕除了劉鬆就隻有那當官的自己清楚了。
‘兩千多兩’銀子分做了大大小小十幾個袋子,最早可追溯到十幾年前,每一袋銀子上都寫的有年份,全都是劉鬆的弟子們交來的入門錢。
入門錢是秘密教門的一個老規矩,入教的弟子年年要湊筆錢給頂頭的老師做學費。
但這筆錢是多是少,完全看老師對自己門下弟子的控製力高低。
如劉鬆這般,自己在甘肅發配流放,受官府監管,根本就無力插手具體的教務,那入門錢的多寡完全是有下麵的弟子自己決定。
趙亮記得他曾經看過的一片文字中就有寫,劉之協與劉鬆的關係由濃變淡,劉之協與弟子宋之清的關係由好變壞,那都是因為這筆入門錢。
所以劉鬆遠在甘肅,能一年年積累下‘兩千多兩’銀子,那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這筆銀子的用處呢,就劉鬆的兒子交代,那是他爹存下來做大事用的。
一個‘做大事’用的,就足以說明劉鬆的想法,說明他的誌向。
“可惜,可惜啊……”
趙亮想到這兒忍不住又是一陣歎息。自己要是早發現了混元教該多好,跟劉之協、宋之清好好的打打關係,日後在川楚白蓮教裡做下些勾當不就更輕鬆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