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河和秦家兩兄弟退進裡間屋,小廝貼心的端了茶和茶壺進去,免得三人枯坐。
袁冬初要求的清場已經做到,秦睿不會再有僥幸心理,極客氣的問道“不知姑娘有何指教?”
“冬初小女子而已,不敢稱指教。隻是和秦老爺商量的具體事情,也許會關乎兩位公子,卻是有些冒昧了。”
秦睿幾不可察的皺了皺眉,這女子,難道還要借此乾涉他們秦家府裡事務?
袁冬初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自己也許還真想對了。
“若這部識字典籍交由秦老爺府上編撰,不知由何人主導?署名何人?”
果然就是這樣!
秦睿神情淡了下來,平靜道“若袁姑娘同意由秦家出麵編撰,姑娘隻需提自己的條件便可。署名上,自然要選最有利於秦家將來的人。”
袁冬初笑了“如果我希望,您的安排能同樣考慮到對我們一方也有利呢?”
秦睿抬眼看向袁冬初,既然有償把編撰署名讓給秦家,秦家如何安排怎會和她有關?
“姑娘想你的名字也出現在編撰名錄上?”秦睿問道。
“不是,我希望典籍的主編是秦老爺。”袁冬初說道,“還有,秦老爺儘管自行安排印刷出售典籍的收入,這些,我袁家一文錢不要。但秦家要給袁家三個承諾,日後袁家人有要求,希望秦家能儘所能予以幫助。”
袁冬初看向秦睿的目光堅定而有信心,把秦睿看的心情複雜。
他年紀大了,又是前朝官員,有很多事情上不好太過出頭。
他的想法,是把識字典籍的編撰人,讓嫡長子秦向賢來做。他再借以前同窗好友的關係,推動嫡子成為一個潛心研究文字的後輩學者。
秦向賢腦子活,比秦向儒懂得變通。雖然很多時候眼界上差些,但他還年輕,經曆多了,能接受教訓,就有將來。
在秦向儒的事情上,他就很希望秦向儒能夠成功,用事實讓秦向賢反思他一貫的認知。
而他帶著一家人回到延浦鎮,無論做什麼事,都帶著秦向賢。同樣是想秦向賢多多積累經驗,能對家中產業善加經營,以期後輩兒孫讀書上進時,家中能有足夠的能力予以支持。
但袁冬初隻說了不多幾句話,就把他的計劃打亂了。
人家不要銀子,條件是編撰人是他秦睿,還得許下三個承諾。
這袁冬初,比他還要看好識字典籍的作用。她竟有如此信心,甘願舍棄能拿到的銀錢,賭識字典籍能把秦家送上一個輝煌的地位。
至於一定要讓他這個將近半白之年的人署名,大約是不太信得過嫡長子的承諾。出於經營兩家關係的前提,和他秦睿拉關係,要比和秦向賢拉關係更可靠一些。
再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和秦向儒有關了。
秦向儒乃家中庶子,其父親是開創一部傳世典籍的名流大儒,和其嫡出二弟是名流相比,當然父親具有這個盛名,他就是出身名家,對他更好、更有利。
秦睿心情頗感複雜。
任何一個人,能結交到如此朋友,都是幸事。
如此走運的事,可巧就被景文遇到了。若和顧天成、袁冬初相交莫逆的是其他人,今日這份際遇,是否就輪不到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