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知州大人和豪紳之家的得臉管事,都屈尊降貴的光臨誠運投遞這個小店,其他有心捎東西、捎信的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於是,城裡城外,左近的鎮子、村落,稍有家資、在外地有親戚朋友的,紛紛上門。
捎信的、捎物的,代購衣料、食材和地方特產的,來客絡繹不絕。
之前兩家經營不起來、一直冷清的店鋪,在誠運投遞行手中熱鬨起來。
袁冬初和秀春、小翠組織的一係列培訓計劃,也按部就班的展開中。
課程將近尾聲,一天下午,誠運的兩條貨船,停靠在輔上碼頭。
船上下來的,除了誠運的投遞轉運員,還有小滿和秀春娘。
在碼頭上等待交接包裹的劉二林,不及多問,和轉運員匆匆交接了各自的轉運包裹,便帶著二人返回投遞行。
秀春娘進了投遞行後院,首先看的當然是自家閨女。
秀春離開家已經一月有餘,秀春娘進門,把胳膊上挎著的偌大包袱隨便一放,不由分說,先拉了閨女上下打量,好一通詢問。
閨女可是自家最出挑的孩子了。無論身份還是賺銀子的本事,都是家裡的頂梁柱,一定得精細著才是。
然後,秀春娘才看向一旁的小翠。也是詢問了吃的好不?住的好不?把小翠爹娘帶的話,一一轉述。
好歹袁冬初還記著安頓秀春娘,把她讓到她們幾個女孩子的房間,擦了把臉,先坐下歇歇。
另一邊,小滿和顧天成、周山等人互相見了麵,喝了杯茶,便要開始說正事。
袁冬初這邊,和秀春娘說了不多幾句話,婉兒就進來傳話顧天成和小滿在堂屋等著,有事要商量。
秀春娘也忙說道“是呢是呢,我們這趟是他袁大伯安排過來的。正事要緊,冬初你先去忙。”
袁冬初走進堂屋,坐在一張椅子上的小滿,忙放下茶杯起身,叫了聲“冬初姐。”
雖然他和秀春娘來的突兀,但袁冬初見兩人神色如常,覺著事兒應該不大。
她一邊走過去,一邊笑著擺手“坐啊,趕了好多日的路,很辛苦吧?”
如果不是常年在船上討生活,在水上漂啊漂啊的好多天,新鮮勁兒過去之後,其實很辛苦的。
袁冬初自己坐下,看著小滿也坐定,她才問道“很要緊的事嗎?都等不及晚飯後再說?”
顧天成先給她倒了杯茶,解釋道“急倒是不太急。不過現在有時間,一起聊了,省得小滿還得再說第二遍。”
袁冬初點頭,果然不是什麼要緊事,印證了她之前的猜測。
“是通州帶回來的話,”小滿笑嘻嘻的,“再水哥慫了,早幾日便往牧良鎮捎話,急著求救呢……”
對於第一次出遠門的小滿,做了好幾天船,來到異地的新鮮感。還有在異地見到顧天成和袁冬初的興奮,遠比潘再水稍話求救給他的感觸要深。
而通州那邊的事,也的確不算大,是發展太快的正常反應。
隻是,潘再水等人是扛活兒出身,應對經驗不足,導致無處下手。
今年冬天不太冷,年後的天氣也是出奇的溫和,河道早早就開始運營。
通州作為自古以來的交通重鎮,水路運輸都很發達。相比之下,對於信息傳輸的需求,也比彆的地方更多些。
以前是沒條件,在捎帶書信物品上多有不便。
現在有了誠運投遞,依靠大河便利興起的信局,相比彆的傳信方式,成本低、效率卻更高。
經過去年後半年的運營口碑,今年開年,不管是之前委托過的回頭客,還是聽說誠運投遞名聲的新客戶,紛紛找上門來。
於是,通州投遞總號,在年後的投遞量節節攀升。
甚至有慶州府那邊、投遞行還沒展開業務的區域,也有人組團,幾十個包裹和信件一起拿到通州,委托投遞行往南邊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