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靜蘭扭頭看向袁冬初你還能更扯一點嗎?天底下家境貧寒、吃不開飯的人多了去了,也沒見哪個有你這種本事的。
袁冬初無辜回望她哪兒說錯了?她家就是窮啊,她出來做事也是真的啊,一點沒說瞎話。
好吧,你厲害,你無敵。卓靜蘭轉回頭。
她笑盈盈的看向段氏,很愉快說著“段姐姐這件襖子真漂亮,穿在段姐姐身上分外好看。我有一條珠串,和姐姐襖子的顏色很配。”
說完,她又轉向另外兩人,“還有阿茹妹妹和秀婉姐姐,我從家裡出來時,特意選了一對耳墜和幾個簪花,很特彆的,你們一定會喜歡。一會兒去我房裡,咱們一起看看。”
方大太太和趙太太哭笑不得的看著這一幕,沒想到她們兩人隻是聊個天,這幾個小的還有了些暗流湧動的意思。
趙太太失笑過後,也輕歎一聲。隻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自家兒媳和女兒,和卓靜蘭和袁冬初相比,差的挺遠。
她看了看時辰,起身笑道“你們小女兒家的東西,等閒下了再看。咱們得先去吃飯,給方姨母接風。”
一行人先去了趙太太的院子,路上走著,曾茹和曾秀婉陪在卓靜蘭身邊,說些後宅女孩子常聊的話題。
段氏則有意落後,陪著袁冬初說話,交好之意非常明顯,和之前聽趙太太誇讚卓靜蘭時的神情頗有不同。
袁冬初稍稍驚訝了一下,居然對她這個沒什麼身份的人如此客氣,大概是的了家中主事人的叮囑吧?
不過曾家能在曆屆官員手下,做穩錢糧這個差事,而且過的低調安寧,起碼在眼力和定力上是沒問題的。
官府錢糧方麵的差事,被人們稱作肥差。能撈油水是真的,但一個不小心掉了腦袋,一樣不含糊。
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曾家世代做錢糧事務,卻一直平安,足以說明曾家的尺寸把握的相當好。
貪朝廷和百姓的錢糧固然有危險,但一點兒不拿,阻了彆人的好事,一樣也做不來這個差事。
袁冬初暗暗點頭,曾家的眼力,在她這裡便也有了體現。
很可能便是曾家家主,看好誠運的投遞行和河運行,說不定連朝廷對誠運投遞的態度也把握到了。
於是借著這個機會,為將來的交往打下基礎,段氏便有了現在的態度。
在趙太太房裡稍作等候,丫鬟進來稟報曾大老爺和曾家長子、次子回來了,一會兒便會過來。
袁冬初算是見識了古代大家族的禮節,這其實就是提前告訴一聲,曾家家主一會兒要來,給客居的女眷們打個招呼。
當然,並不是每個客居女眷都能得到如此待遇,這也說明曾家對卓家的重視。
不多時,通報聲便傳進來大老爺和大爺、二爺到了。
沒什麼說的,大家都有準備,聞言全部起立迎接。
一番見麵、行禮、客套,再坐下時,晚輩女眷們就沒位置了,都侍奉在趙太太和方大太太身後。
曾大老爺曾盛庭略問了問方大太太路上辛苦,便看向袁冬初,說道“袁姑娘是稀客,初次來寒舍做客……嗯,拿幾個杌子來吧,都坐下說話。”
方大太太和卓靜蘭沒什麼反應,她們都有共同的認識,依袁冬初的本事,受點優待拿就是理所應當的事。
倒是曾家幾個晚輩,都露出意外之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