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袁冬初建議的,把她原來的兩個衝天小辮兒,改成兩個小發包。用紅頭繩紮好之後,各係了兩顆珍珠。
最後,周彩蘭用指尖兒暈了點胭脂,在小家夥眉心點了個紅點。
這下子,粉嫩的小女娃分外亮眼起來。一對無暇的大眼睛,和包包頭上的四粒珍珠相映成輝,看著幾乎要有光環了。
周彩蘭在把姑侄二人打量一番,滿意的點點頭。
這就行了,她的意思是帶著阿慧,在上層圈子裡多走動走動。
之所以把康秀兒一並帶上,是因為周彩蘭自己和阿慧好長時間沒有單獨相處,若貿然把孩子抱來,身邊連個血脈親人都沒有,無論怎樣都說不過去。
把孩子的小姑一並帶來,也是讓阿慧在陌生的地方,身邊還有熟悉的人。
現在看來,康秀兒其實也不差,雖然小門小戶出身,看起來有些靦腆,有些沉默,但周彩蘭認為康秀兒比當初的她要強一些。
她剛嫁入秦家,那是真的手足無措,時時處處看秦家所有人的臉色。
好在之後他們夫妻搬去了牧良鎮,便是和袁冬初熟識起來,又開始認字,這才漸漸的給了自己信心。
康秀兒沒有這樣的機會,但表現的不太差,看起來也是個穩重踏實的姑娘。
周彩蘭又把昨日叮囑康秀兒的話,再說一遍。
康秀兒點頭,一一應下,最後說道“我記下了,若有拿不準的事情,我便看大奶奶。大奶奶怎樣做,我便怎樣。”
周彩蘭點頭,是個靈秀姑娘呢。
…………
卓家不愧是大族,嫡女出嫁,操辦起來的場麵甚是宏大。
卓府府門大開,賓客盈門,各種規格的馬車和轎子,或華貴或尋常,在接近卓府所在街道時,便多了起來。
好在卓府有經驗,應對很是得體。
無論馬車還是轎子、亦或是步行客,隻要是參加婚禮的賓客,剛進入街口,便有專門的引導。府門前車馬雖多,卻井然有序。
為了和周彩蘭的馬車同行,顧天成、袁長河,還有秦向儒和潘再水四人也坐了車。
隻不過,剛到卓府所在的街口,他們四人便棄車步行,周彩蘭的馬車也慢了下來。
也是這時,卓府一個管事認出顧天成,連忙迎上來抱拳行禮,引著顧天成等人往大門而去。
另一邊,一個婆子在馬車旁躬身問候,看了陳婆婆遞出的帖子後,連忙說著喜慶話,把馬車迎進了側門。
側門也是大開著的,幾輛馬車魚貫而入,沿著夾道向內院行去。
二門外的轎廳,馬車停下。車簾都沒掀起,周彩蘭幾人便聽到外麵各種打招呼、寒暄、說客套話的聲音。
周彩蘭先看了眼康秀兒,見她麵上略顯緊張,便拍了拍她的手臂,輕聲道“沒關係的,外麵那許多人,她們各自都有相熟的,顧不上看咱。”
她這麼說著,自己也笑了出來,倒是成功讓康秀兒的情緒緩解下來。
半悅和陳婆婆扶著周彩蘭下了車。
周彩蘭並未和迎上來的嬤嬤客套,而是轉身,記過阿慧,抱在懷裡。
隨後是康秀兒踩著腳凳下車,站在她身邊。
卓家過來迎過來的嬤嬤認識周彩蘭,也是見過些世麵的,遇事都能應對得體。
可這時,卻著實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