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我能在你家留宿一晚嗎?″
老漢抬頭看看黃剛,笑著點頭,站了起來用方言說了句什麼,黃剛聽不清,隻好傻傻地跟他進了院子。
進了院子,老漢帶黃剛到了個土坑前,坑上有個小方桌。
黃剛前世來過這地方,知道這地方有請客人上炕坐的習慣。
因為炕下冬天長期燒著暖和,特彆是上了年紀的人,比較注重風俗。
上了炕,分賓主坐下,老漢拿個暖水瓶,給黃剛倒了杯茶水,也給他自己倒了一杯。
兩個人便很費勁地交流起來,牛聽馬說地交流一番,才大概弄清他姓趙,家裡隻有他和老伴在家,老伴出去串門沒回,女兒全部出嫁了,就小兒子在長安工作。
兩個正集中精神地聽對方說話,一個老媽子進屋了,一張嘴,更讓黃剛頭疼的音符出現了。
這時,黃剛隻好全程陪著笑臉,也沒了打算聽她說什麼的欲望。
兩人喝著茶,老媽子估計是去煮飯了,因為交流有點困難。
老漢也也找了個黃剛也聽不明白的什麼借口出去了,黃剛自己盤腿坐炕上,倒也不尷尬。
差不多上燈時分,老媽子用托盤捧著三大碗麵條,一碟花生米,一盤臘肉進來,擺在小方桌上。
老漢也拿一壺酒和杯子過來。
三個人圍著小方桌坐在炕上,老漢倒了三杯酒,黃本不想喝,看著是低度的黃酒,杯子也不大,也就不拒絕了。
這麵條和老家吃的麵條一點都不一樣,寬厚勁道,澆頭很酸香可口,臘肉也很好吃。
黃剛喝完那杯酒堅持不添酒了,便隻剩下老漢夫婦對飲了。
黃剛那一大碗麵份量十足,明顯比他們夫婦多得多。
酒足飯飽後,照例泡腳,這裡的人一年四季很少洗澡,主要是乾燥,經常缺水,其次冬天比較冷,洗澡一般都是去澡堂子,洗一次很不容易,費時間又費錢。
晚上,趙老漢夫婦讓黃剛和他們同炕上睡,入鄉隨俗,黃剛也不推辭。
等兩老睡著後,黃剛還是起身在炕上麵壁打坐。
老漢半夜起夜被黃剛嚇了一跳,不過聽黃剛說他是修行者後,變得很恭敬了。
可見終南山的修士、道士對他們肯定有不小的幫助,因為他們世代受這些人的恩惠,同時為他們物資換取財物,用現在的話說,這些外來人帶動了他們的經濟。
天亮後,吃了碗小米粥和兩個大饅頭,硬給老漢留下幾百元錢,帶著老漢包好的饅頭和熟臘肉,黃剛又迎著晨曦進山。
今天山裡積雪減少了很多,很多地方露出了黑色的石頭,樹上基本都沒掛有積雪了,重重濃霧擋住了太陽,沒有了昨天日出的美景。
黃剛知道,今天下午應該就到老1道所在的道觀了。
果然走到下午三點,黃剛遠遠便看到了那處山村。
走進山村順著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台階往上爬,二十分鐘左右便到了那無名道觀。
黃剛走進道觀,一個十歲左右的小道士上前行了個禮:\”無量壽福。\”
\”無量壽福。\”黃剛也回了個禮。
\”居士來此,所為何事。\”
\”求見老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