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正色道:“兒臣從來不相信光憑借利益就可以籠絡住敵人。
如宋朝給遼國金國進貢,有什麼用呢?
最終不還是要被那群虎狼欺淩!”
朱元璋聞言,這才看向朱檀,問道:“那脫古思帖木兒到底要不要放回草原?”
朱檀笑道:“兒臣隻能說,將他放回草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父皇若是不放心,也可以不放!兒臣大不了在草原上再找一個代理人便是!”
朱元璋笑笑。
“咱看脫古思帖木兒那人不錯!之前雖然算得上狼子野心,但如今看起來,做人做事也還算恭順!
最關鍵的是,他對大明的了解還比較深,若是再換個代理人,隻怕更加不好控製!”
朱檀笑道:“兒臣也是這個意思!
脫古思帖木兒畢竟是正牌的蒙古大汗,他若是再回到草原上,隻要我們稍微扶持一下,就能再度成為蒙古人的統領。
扶持其他人,可就要難一些了。
更關鍵的是,就算新扶持一名蒙古大汗,隻怕也確實如父皇所說,會比脫古思帖木兒更加不好控製!
他若是統治了草原,隻怕要做的第一件事,還是會挑戰咱們大明!”
朱元璋點點頭。
他忽然看向朱標,笑問道:“太子,你說,這草原,究竟該怎麼處置才合適?”
朱標聞言,知道朱元璋是在考教自己。
也陷入了沉思。
草原與中原王朝,從千年前,就是個讓人頭疼的關係。
中原王朝的一切都會被這些草原狼覬覦。
從糧食,到工具,再到衣物、百姓.
草原人喜歡搶掠中原人的一切。
也因此,讓中原王朝對草原部落恨之入骨。
這麼多年來,中原王朝對付草原政權,無非三招。
第一,修築長城。
依托工事,消極防禦。
當然,這種防禦效果很好。
騎兵越不過長城,而長城卻可以利用工事快速調兵,抵擋草原騎兵。
從秦長城,到如今,曆朝曆代一直在堅持不懈地修這玩意,就足以證明它有多好用。
當然。
這樣也帶來了一個惡果。
那就是小規模的草原部落完全無法越過長城的防禦,進入內地的去劫掠。
而草原上的苦寒環境,又讓他們離不開內地的物資。
最終導致這些草原部落集結起來,變成了空前統一強大的部落。
然後繼續去攻擊長城。
相當於中原王朝給自己養出來一個實力強大無比的對手。
第二,如漢武帝、唐太宗和如今的朱元璋一般,訓練騎兵,出征漠北。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解決後患。
草原人喜歡搶掠,那就滅了他們!
壞處就是,戰爭開支太大了
每次出征,十萬大軍,便要勞動百萬民夫,百萬石糧草,千萬兩白銀。
這樣的消耗,以漢文帝、漢景帝兩代帝王攢下的家底,再加上漢武帝瘋狂搜刮民財,也沒有頂住幾輪揮霍!
最終漢朝在漢武帝晚年的時候,險些陷入崩潰,逼得漢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詔。
第三,便是像西漢、東漢那般和親,或者像石敬瑭、北宋、南宋一樣對敵人卑躬屈膝。
這樣做的好處是成本低,但壞處也顯而易見。
草原狼是養不熟的,一味對這些草原政權施加仁政,最終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在史書上,更是要落得千古罵名。
朱標皺眉想著如今大明的情況。
草原上可以說已經沒有任何敵手了。
雖然還有不少部落活躍在草原上。
但如今,估計輕輕一招撫,就都會老老實實投入大明的懷抱。
這樣的情況下,在曆史上。
向來都是冊封一番,讓他們繼續安安穩穩過日子的。
朱標想到這裡,心中頓時有了打算。
他對朱元璋道:“父皇,兒臣以為,現今之計,當以寬厚為主,以禮待之,對蒙古諸部落,如朵顏、福餘、泰寧等部落,可封為衛所。
封賞這些蒙古大部族,許其朝貢,改善其生計。如此,草原之民心可得,亦能使邊疆安寧。
我大明雖強,但草原之事,往往煩擾不絕。是以,不可不深思熟慮!”
朱元璋聞言,點了點頭。
不枉自己要求朱標多年觀政,他對於草原上的情形還是相對熟知的。
起碼這些沒怎麼受損的大部落,他還一清二楚。
朱標繼續道:“不獨是賜以爵位土地,更應當在草原之上播撒仁政,使之知我大明之恩澤!
不過,從以往諸多王朝與草原往來的情況來看,皆有教訓在前!
這些草原部落並非是一味施以仁政就能安份守己的,所以我們雖然仁至義儘,但也須防備未然!
兒臣以為,等草原上局勢穩固之後,應當施行分化之策,防止某一部族勢大成患。
如發現有部落勢力過大,便可以結盟其它小部落,共同製衡,以維我邊疆之平衡。”
說著。
朱標笑道:“簡單來說,就是誰強便打誰!”
朱元璋點點頭,笑道:“接著說。”
朱標稍作思索,又道:“父皇,除了封賞和抑製之外,對這些草原部落的防禦亦不可忽視。
自古以來,長城便是疆域之屏障,曆代修築,皆有其不凡之用。
兒臣以為,除了繼續修築長城,還需在邊疆操練精兵,建立一支能隨時出征,製敵機先的騎兵隊伍,此乃遠圖!
這支精兵,是必須要時刻保持戰力的!”
說完。
朱標總結道:“父皇,依兒臣看,這草原雖然平靜,卻如池水之下的蛟龍,時刻可能翻江倒海。
所以,兒臣建議,除了禮政並舉,賞罰分明之外,還要增強邊防,以穩定天下。
我們必須確保草原上的每一個部落,都感受到來自大明的仁德與威懾,方能真正的穩定邊疆,免得未來生變!”
朱元璋聞言,頻頻點頭。
朱檀聽到,也是一陣微笑。
老實說。
朱標這一番政策,其實就跟後世大明製衡草原的政策差不多。
如朱棣時期,就是對瓦剌和韃靼,拉一個打一個。
誰強便打誰!
而後麵,張居正做首輔的時候,便主持九邊築城,有效防禦草原騎兵。
同時,後麵乾脆將首都都搬到北平去了。
形成了天子守國門的景象。
說白了,就是將增強對蒙古的防衛力量,提升到了極致。
不過。
這種做法弊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