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下去,所有船隻,靠岸!”
晨光熹微,巍峨的應天府城門緩緩打開。
一輛裝飾著金絲楠木的華麗馬車在數十名武士的簇擁下,駛入了這座古老的都城。
馬車內,九條政孝身著繡著金色祥雲的精美和服。
然而他俊秀的麵容上卻不見絲毫的得意之色,反而布滿了掩飾不住的焦慮和不安。
“殿下,前方就是皇宮了,您不必太過憂慮,大明皇帝陛下素來仁慈,此次您親自前來請罪,並奉上貢品,陛下定會網開一麵,饒恕我等的罪過。”
一名年長的武士低聲安慰道,試圖緩解車內的壓抑氣氛。
九條政孝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心中卻充滿了苦澀。
他此次前來大明,表麵上是代表倭國前來請罪求和,實際上卻是來探聽虛實的。
前些日子,倭寇在東瀛沿海屢屢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明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大明魯王震怒,發動明軍,勢要將倭軍一網打儘。
他們的倭軍雖然凶悍,但在大明水師的鐵蹄下,卻如同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倭軍這才想起大明皇帝的威嚴,連忙派他前來求和。
九條政孝此行,除了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還帶來了降書,可謂是誠意滿滿了。
然而,朱元璋的態度卻讓他感到了一絲不安。
早朝之上,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文武百官按品階排列兩旁,氣氛莊嚴肅穆。
九條政孝在使者的帶領下,戰戰兢兢地走上大殿,跪倒在地,用並不熟練的大明官話說道:
“外臣九條政孝,參見大明皇帝陛下,吾皇仰慕天朝上國,特遣外臣前來,獻上貢品,以表誠意……”
他一邊說著,一邊示意身後的隨從將帶來的金銀珠寶、精美字畫等貢品一一呈上。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麵沉如水,一言不發,隻是冷冷地看著九條政孝,目光銳利如刀鋒,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
九條政孝隻覺得渾身冰冷,冷汗浸透了後背的衣衫,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你說的可是真心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終於開口了,語氣低沉,卻仿佛帶著一股無形的壓力,讓九條政孝幾乎喘不過氣來。
“外臣句句屬實,絕不敢欺瞞陛下!”
九條政孝連忙叩首道,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好,既然如此,你就先在驛館住下,等候朕的旨意吧。”
朱元璋揮了揮手,淡淡地說道。
“這……”
九條政孝還想說些什麼,卻被身旁的禮部官員拉了起來,示意他不要再多言。
他無奈,隻得叩謝皇恩,跟著禮部官員退出了大殿。
回到驛館之後,九條政孝便立刻召集隨從,商議對策。
“殿下,這大明皇帝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為何遲遲不肯答應我們的請求?”
一名武士焦急地問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安。
“是啊,以前我們倭國犯了大明的邊境,隻要稍微表示一下歉意,進獻一些禮物,大明皇帝就會既往不咎,怎麼這次……”
另一名武士也附和道,眉頭緊鎖,百思不解。
“難道,大明皇帝想要借此機會,徹底解決我們倭國?”
一名武士突然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驚恐。
此言一出,房間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凝重起來。
是啊,如果大明皇帝真的想要滅掉倭國,那他們這次前來,豈不是自投羅網?
九條政孝臉色陰沉,一言不發,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各種念頭此起彼伏。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
“誰?”
一名武士警惕地問道。
“幾位大人,我家老爺是禮部侍郎,特地備下薄酒,想要款待幾位,還請幾位大人賞臉移步。”
門外傳來一個諂媚的聲音。
九條政孝等人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意動。
莫非,這是大明朝廷想要私下裡跟他們談判?
想到這裡,九條政孝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吩咐隨從打開房門。
“那就有勞這位大人帶路了。”
九條政孝笑著對門外之人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急切。
九條政孝一行人跟著那下人七拐八繞,穿街過巷,最後在一座氣派的府邸前停了下來。
那侍郎笑眯眯地做了個“請”的手勢,說道:
“幾位大人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請進,請進!”
九條政孝等人帶著疑惑走進了府邸,發現院內早已擺好了酒席,一名身穿紫色官服,頭戴烏紗帽,麵容白淨,留著兩撇八字胡的官員正坐在主位上,笑吟吟地看著他們。
“本官胡惟庸,忝為中書省丞相。”
那官員起身拱手道,語氣和善,絲毫沒有架子。
九條政孝等人連忙回禮,心中卻更加疑惑了。
這胡惟庸可是當朝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會屈尊降貴來招待他們這些倭國使節?
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陰謀不成?
胡惟庸似乎看出了他們的顧慮,笑著說道:
“幾位大人不必多慮,本官久聞倭國文化源遠流長,今日一見幾位,果然是儀表堂堂,氣度不凡啊!”
“本官對倭國文化頗有研究,今日特設宴款待,一來是為了表達大明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二來也是想跟幾位大人好好探討一番倭國文化,還望幾位大人不要推辭才好。”
九條政孝等人見胡惟庸如此坦誠,也不好再推辭,便紛紛落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胡惟庸談吐風趣。
引經據典,從倭國的和歌俳句,談到武士道精神,再談到茶道花道,無一不精。
聽得九條政孝等人是連連點頭,讚歎不已,原本的戒備之心也漸漸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找到知己的欣喜。
“說起來,本官對貴國的織田信長也十分敬佩啊!此人雄才大略,武功蓋世,可惜天妒英才,竟然被自己人給害了,真是令人扼腕歎息!”
胡惟庸放下酒杯,故作惋惜地說道。
“丞相大人也聽說過織田信長?”
九條政孝有些驚訝地問道,織田信長在倭國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沒想到遠在大明,竟然也有人知道他的事跡。本章完
:..cc0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