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下去,召集山東所有府縣的秀才以上的讀書人,三日後,到濟南府來見本王!”
朱檀眼中閃過一絲寒芒,“本王要和他們,好好辯論一番!”
侍衛領命而去。。
朱檀的命令像是一塊巨石,猛地砸進了山東原本平靜的湖麵,掀起滔天巨浪。
消息隨著官道上的驛馬,迅速傳遍了山東的各個角落。
一時間,從繁華的濟南府,到偏遠的沂州府,從富庶的青州府,到民風彪悍的登州府,所有的讀書人都炸開了鍋。
茶館酒肆裡,書院學堂中,到處都能聽到關於這件事的議論。
“魯王這是要做什麼?竟然要召集全山東的讀書人去濟南府,他想乾什麼?!”
“還能乾什麼?肯定是想給我們一個下馬威,讓我們這些讀書人乖乖聽他的話!”
“這也太過分了!我們讀書人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
“就是!魯王這是要逼我們造反啊!”
大部分的讀書人,麵對朱檀的命令,都是敢怒不敢言。
畢竟,如今的山東,是朱檀的一言堂,誰敢反對朱檀,那就是自尋死路。
……
就這樣,在一片混亂和爭吵聲中,三日之期轉瞬即逝。
這一日,天剛蒙蒙亮,濟南府的城門緩緩打開。
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的數千名來自山東各地的讀書人,便如同潮水一般湧入了濟南城。
這些讀書人,他們來自山東的各個角落,他們有著不同的家世背景,有著不同的學識見解。
但此時此刻,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被魯王朱檀召見的讀書人。
他們聚集在魯王府外,黑壓壓的一片,將寬闊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魯王殿下駕到——”
隨著一聲高亢的唱喏聲,魯王府的大門緩緩打開,朱檀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緩緩走上魯王府前的石階。
他今日身穿一襲黑色蟒袍,腰間束著一條金絲玉帶,頭上戴著一頂嵌著東珠的紫金冠,顯得威風凜凜,貴氣逼人。
他的目光,如同鷹隼一般,銳利而冰冷,緩緩掃過台下黑壓壓的人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這些讀書人,在看到朱檀出現的那一刻,原本嘈雜的聲音,頓時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掐住喉嚨一般,戛然而止。
“諸位,想必都已知曉本王今日召集各位的目的。”
朱檀的聲音渾厚有力,在廣場上空回蕩。
“自古以來,我華夏兒郎,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然如今蒙元韃子虎視眈眈,我等身為大明子民,豈能隻知吟詩作賦,不思保家衛國?”
台下頓時響起一片騷動,不少讀書人麵露不忿之色,更有甚者低聲咒罵起來。
“放屁!我等寒窗苦讀十餘載,為的是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報效朝廷!習武打仗,那是粗鄙武夫的事!”
一個身材矮胖的讀書人漲紅了臉,扯著嗓子喊道。
他的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紛紛附和道:
“就是,就是!魯王殿下此舉,分明是荒謬至極!”
朱檀麵色不變,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冷笑。
他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發出一聲巨響,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
“荒謬?你們這群腐儒,可知如今山東是什麼境況?蒙元鐵騎隨時可能南下,到時候你們手中的詩書,能擋住彎刀利刃嗎?”
朱檀的聲音如同驚雷般炸響,壓下了所有反對的聲音。
“本王今日便告訴你們,這科舉製度,本王改定了!從今往後,山東的科舉,不僅考文采,更要考武藝!隻有文武雙全之輩,才有資格為官一方,保境安民!”
朱檀的話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
台下的讀書人徹底炸開了鍋,各種叫罵聲、質疑聲、哀嚎聲此起彼伏,仿佛要把整個濟南府都掀翻。
“你這是暴政!”
“我等誓死不從!”
“還我科舉!還我公道!”
麵對群情激憤的讀書人,朱檀卻像是早有預料。
他負手而立,任憑唾沫星子飛濺到臉上,眼神卻愈發淩厲,如同出鞘的利劍,帶著逼人的寒光。
“好!很好!”朱檀突然放聲大笑,笑聲中充滿了不屑和嘲諷,“看來你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將那些拒不服從者,全部拿下!”
話音剛落,早已埋伏在人群中的侍衛便如狼似虎地衝了上來。
將那些叫囂得最凶的讀書人一一按倒在地。
“魯王殿下,你這是要做什麼?你這是要造反嗎?”
“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對讀書人動手?你就不怕遭天譴嗎?”
被按倒在地的讀書人還在聲嘶力竭地叫罵著,但他們的掙紮在朱檀的鐵血手段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朱檀冷冷地掃視著那些被製服的讀書人,嘴角勾起一抹殘酷的弧度。
“本王再說一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是乖乖服從本王的命令,還是非要被殺頭才舒服!”
朱檀犀利的眼神如同鷹隼般掃視全場,強大的氣場仿佛凝結成實質,壓得那些叫囂的讀書人喘不過氣來。
原本嘈雜的人群逐漸安靜下來,隻剩下粗重的呼吸聲和不安的竊竊私語。
“怎麼,啞巴了?”
朱檀冷笑一聲,帶著幾分嘲諷,“剛才的膽氣哪去了?啊?”
人群中,一個瘦小的讀書人怯生生地問道:
“殿下,敢問這武試,究竟要考些什麼?我等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與那些武夫相提並論?”
朱檀斜睨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輕蔑:
“怎麼,你們以為本王是要你們上陣殺敵不成?”
“本王是要你們強身健體,明白保家衛國的道理!這武試,考的是弓馬騎射,拳腳功夫,更考的是你們的膽識和氣魄!”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人群,聲音洪亮:
“三個月後,就在這魯王府外,本王要親眼看看,你們這群讀書人,究竟有多少斤兩!”
人群再次騷動起來,這次不再是憤怒的叫罵,而是夾雜著不安、疑惑和一絲期待的竊竊私語。
“這……這可如何是好?我從小到大,連雞都沒殺過,如何去考什麼弓馬騎射?”
“就是啊,三個月時間,能學些什麼?這不是為難我們嗎?”
“我看未必,魯王殿下此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想我孔夫子,也曾說過‘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文武雙全,才是正道!”
“說得對!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隻知吟詩作賦,不思保家衛國?我這就去報名,苦練武藝,定要讓那些看不起讀書人的家夥刮目相看!”
人群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烈碰撞,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奇特的氛圍。(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