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秦始皇嬴政_秦漢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秦漢傳奇 > 第4章 秦始皇嬴政

第4章 秦始皇嬴政(2 / 2)

呂不韋回到封地洛陽之後足不出戶,想在此安度晚年。不料有一天秦王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上寫道“君與秦究有何功,得封國河南,食十萬戶?君與秦究屬何親,得號仲父?今可率領家屬速徙蜀中,毋得逗留!”

呂不韋覽畢來信不由淚下。心想我是你的父親啊!你還問我究屬何親?沒有天哪有地?沒有我哪有你?意欲上書申辯,轉思父子關係統皆曖昧,未便明言,倘若唐突出去,反致速斃。想了又想,他覺得就是說明自己是他的親父,秦王也不會承認,更不會和他去做親子鑒定!當晚呂不韋便喝了鴆酒,須臾斃命。正是

任君用儘千般計,

到頭仍是一場空。

呂不韋死後,秦王又下了一道聖旨凡參加呂不韋葬禮的官員,一律免職,流放他鄉。沒有參加葬禮,但與呂不韋生前關係密切的官員,保留官職流放他鄉。呂不韋的子孫後代,永遠不得入朝做官。

秦王穩定了內部以後,即著手對關東六國用兵,實現他統一天下的宏圖。

嬴政出生在趙國,他少年時和燕太子丹十分要好,可是太子丹卻奪走了他的初戀情人笤笤,趙王的女兒,趙國第一美女。等到嬴政被立為秦王,燕太子丹又到秦國作人質。秦王對待燕太子丹很不友好,所以燕太子丹逃歸本國。歸來後就尋求刺客刺殺嬴政,可是這個刺客到哪兒去找呢?

後來大家都知道,燕太子丹選中了荊軻。

燕太子丹剛得到荊軻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對荊軻體貼入微,無所不應。有一次荊軻覺得一個歌姬的手很好看,不小心誇了一下,當天晚上燕太子丹就把這個歌姬的手送了過來。

歌姬的手送了過來,那歌姬呢,當然是疼暈過去,荊軻喜歡的是活人的手,你把它砍下來算什麼呢?所以燕太子丹也是混賬!

當秦軍逼近燕國的南部邊界時,太子丹連忙去找荊軻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來攻打燕國,我雖然想一直這樣侍奉足下,可是怎麼樣才能做得到呢?”

荊軻聽出他的話音,這是在催我啊!其實我不是不想去,可我得有接近秦王的機會啊!

不過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荊軻想了一個主意“拿樊於期的腦袋加上燕國督亢地方的地圖當見麵禮,秦王一定會接見我,我就有下手的機會了!”

“真的”太子丹握住了荊軻的手“這件事要是成了,我就是將燕國交給你也心甘情願!可是樊於期將軍從秦國來投靠我,我不能出賣他啊!”

荊軻一聽什麼話也沒有說。

太子丹又為荊軻找了個幫手——秦舞陽,秦舞陽是燕國名將秦開的後代,十三歲就敢殺人,一般人都不敢正眼瞧他。

轉眼又是五個月過去,太子丹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又去催荊軻,荊軻不高興了,他說“我在等一個朋友,根本就沒有不去的意思。秦舞陽我怕不行的,既然主子一定要馬上行事,那好吧!”

於是荊軻來到樊於期的住處,對他說“我就要去秦國殺秦王了,想借閣下頭顱一用,可以嗎?”

樊於期一聽客氣地說“秦王當殺,我的腦袋兄弟儘可以拿去用。”說完拿劍一抹脖子,切口還是齊整的。

太子丹聽到消息免不了伏屍而哭,哭完把樊於期的腦袋裝進盒子,又把事先特地買來的“徐夫人匕首”送給荊軻。徐夫人匕首本來就鋒利,太子更讓人把匕首燒紅,放到毒液裡蘸,無論是誰隻要碰上一點,立刻流血而死。

初冬的季節,一片肅殺之氣,黃葉滿池,衰草漫天,冷冷的易水河邊。太子丹穿著白色的衣服為荊軻送行,荊軻仰天長嘯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唱完,荊軻和秦舞陽揣著樊於期的腦袋、督亢地方的地圖,地圖裡卷藏著徐夫人匕首,向秦國方向駛去,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頭。

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功敗垂成!

荊軻遲遲不肯行事,依照他自己的說法,是要等待一個助手。但是太子丹已經等不及了。那麼,荊軻到底在等待誰呢?

遺憾的是二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任何資料能證明此人存在。

後人推測這個人可能就是荊軻的好朋友高漸離。荊軻失敗後,高漸離一心想為他複仇,恰好秦始皇聽說他擊築技藝高超,於是召見高漸離。有人告訴秦始皇,“這個人是荊軻的好朋友。”但秦始皇既想聽高漸離的音樂,又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於是薰瞎了他的眼睛,再讓他擊築。

高漸離雙目失明後,秦始皇以為這下太平無事了。可是老高很執著,他把鉛放進築中,在進宮靠近秦始皇時,舉築襲擊。

可惜瞎子總歸是瞎子,一擊不中,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秦始皇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接近六國的人,而荊軻苦苦等待的那個人,到底是不是高漸離,那真是一個千古之迷!後人有詩歎曰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秦。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逶迤過千城。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後來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天下由此一統。

秦王一日坐在宮中,想起天子名稱古代以來隨時不同。如三皇稱皇,五帝稱帝,夏商周三代皆稱王。秦國本是諸侯,到戰國時代,便隨各國一同稱王,王之名號已不足奇。況史官常說世運有升降,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現在天下一統,若不趁此時改換一個極尊貴的稱號,何以表示成功流傳後世?主意已定,一宵無事。

到了次日早朝,文武百官齊集闕下,秦王駕坐金鑾寶殿,鐘鼓齊鳴,禦爐香繞。群臣拜舞已畢,文東武西分立兩旁。文官有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諸人。武將有蒙恬、王賁、王離諸人。一個個衣冠齊整,劍佩鏗鏘,真是新朝氣象。秦王見群臣分班已定,便商議改號之事。丞相王綰說“三皇五帝雖然是天下共主,可他們實際上占領的土地不過方圓千裡。自商周起,稱‘王’者才真正擁有了天下,而且他們的豐功偉績可以維持七八百年。所以說還是‘王’的稱號最好。”嬴政聽了卻不以為然。他說“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麼,我要的是萬世永傳的朝代。”這時李斯開口了,他說“如今四海之內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這是從未有過的事。陛下的功績自然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認為陛下可稱泰皇。”嬴政聽罷連連點頭“依我看‘泰皇’仍沒有多大區彆。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號,稱‘皇帝’,乃“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之意。”

秦王說完又想諡法本周公所作,凡人死後,按其一生行事,加上諡號。為好人者得好諡,為惡人者得惡諡。縱使貴為天子,死後亦不免受人評論,試看周朝幽王、厲王即是榜樣。我現在活著無人敢下議論;到得死後反要落人褒貶。又說死後是非誰管得?我偏管得!因決意廢去諡法,下一詔書道

朕聞上古之人有號無諡;中古人死,乃以生平品行定諡。如此,是子可以議父,臣可以議君也,甚屬無謂,朕所不取。所以從今以後除去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子孫依數計算,由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後人讀此詔書,見始皇欲傳國至萬世。誰知二世即亡,都笑其愚。

135


最新小说: 一人:我堂堂正派,咋全陰間技能 彼岸花開相見兩相忘 出獄後,真少爺他醫武通神 末日美利堅 挺孕肚荒星種地,我被大佬們團寵 混沌凰途逆九天 未婚夫偏心外室?我養太子你哭什麼 雙穿後我和死對頭玩崩劇情 有你無我 燭火映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