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傳奇!
卻說秦始皇自博浪沙受驚回京,一連三年都未遠出。但始皇生性好動,不肯安居宮中,便時常微服出遊。又因前回博浪沙之事,常恐遭人暗算,遂挑選精壯武士四人懷著兵器,隨侍左右保護。
秦始皇三十四年,天下無事。一日始皇在鹹陽宮中排下筵宴,大會群臣。博士七十人亦在其列,隨例向前舉杯獻酒。始皇正在開懷暢飲,旁有仆射周青臣上前奏道“往時各國並立,秦地不過千裡。托賴陛下神聖統一天下,設立郡縣驅逐蠻夷,人民得以安生樂業,永無戰鬥之患。國祚久遠傳於萬世,陛下功德巍巍,自古帝王皆不能及也。”始皇聽此一片諛詞,語語正合其意,不覺大悅。誰知卻惱了一位博士。
其人複姓淳於,名越,係齊國人。見周青臣極口奉承始皇,忍耐不住便發言道“臣聞殷、周兩朝所以能傳國久遠者,皆由大封子弟功臣得其輔助之故。今陛下富有四海,而子弟無尺寸之地,假使將來奸臣專政,並無親藩保衛皇室,其勢甚危!大凡作事不學古人,斷難長久。!”秦始皇聞言自然不快,但麵上仍不發作,卻問群臣意見如何?此時李斯已由廷尉升為丞相,聽了淳於越之言出席奏道“博士所言猶是戰國習氣。隻因戰國時代諸侯厚待遊學之士,所以百家並起,各誇學問,譏刺時政,毀謗君上,實屬目無法紀。此種惡習若不嚴行革除,必至號令不行是非倒置,為害甚大!臣之愚見,請將一切史書非記秦事者,全部燒毀,民間所藏詩書及諸子百家書籍也一律燒毀。此後人民有敢談起詩書者,即行正法。如敢引證古典譏笑時政,誅及三簇。似此辦法方可尊重朝廷,屏除浮議。”
始皇暗想“此法甚好,不但可絕許多謗言,且與自己愚民政策相合。”遂下詔依議辦理。於是民間所有古書儘付一炬。
光陰迅速,又過一年。始皇求仙心切,按捺不住。遂起駕東遊碣石,使燕人盧生入海,尋求仙人蹤跡。自己複往北邊遊行一番。
盧生奉命前往,心想“大海中一片汪洋,何處有仙人蹤跡?但若空手回報,重則貶官罰罪,輕則失寵見疏,如何是好?”左思右想,正在為難之際,忽然思得一計,便乘船向海中空走一回。卻暗地寫成一書回奏始皇道“仙人雖未遇得,已將仙書私下抄來。”說罷將書呈上。始皇披閱書中言語,大抵是虛無縹渺之談。惟其中有一語道“亡秦者,胡也!”始皇讀到此處暗吃一驚!心想“胡是匈奴彆號,現在國內一統,人民無力造反,內亂可保無虞。將來與我子孫為敵者,定是胡人。不如趁此時將他逐出塞外,就中外交界地方築起一座城牆,遣兵把守方免後患。”始皇想罷,即命蒙恬帶兵三十萬人,往伐匈奴去了。
說起匈奴人種,相傳為夏氏苗裔,常居中國西北一帶地方。其人以牧畜為生,所居之處張設氈帳,並無城郭房屋,也無文字。其人自少學習射獵,無事時牧養獸畜,有事時皆出當兵。戰勝則奮勇輕進,戰敗便四散逃走,各不相顧。其俗重少輕老,精美飲食皆讓少年人享用,若有剩餘方給老者。凡父死,則兒子娶其後母為妻。兄弟死,亦各娶其妻,其野蠻如此。
此次蒙恬奉始皇命令,帶領三十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將北去。匈奴出其不意,未及防備,望風逃循。蒙恬遂收河南地,分為四十四縣,將內地犯人移往居住。再將從前燕、趙、秦三國所築長城首尾聯絡起來。西自臨洮,東至遼東,共長萬餘裡。
蒙恬一麵築城,一麵又率兵北渡黃河,取陰山地。自己常駐上郡指揮調度。
秦始皇削平六國之時,每破一國,即命畫工將其宮室繪成圖樣,就鹹陽北阪上照樣建築。南臨渭水,西自雍門,東至徑、渭二水合流之處,一路樓閣連綿,複道貫通。又將所擄各國妃嬪、子女、寶器、珍玩安置其中。
當時宮殿不為不多。除鹹陽正宮外,所有離宮,在關內者三百所;在關外者四百餘所。
秦始皇有如此多的離宮彆苑,已是遊玩不儘。今又想起“鹹陽正宮乃是先代建築,當時不過是一國諸侯,規模自然狹隘。今我既為天子,所有文武官吏以及隨從人等增加甚多。每遇正式朝會宴享人眾擁擠不開,必須另外建造一個極大宮殿,以壯觀瞻。”
始皇便將渭水當作天河,就水上建築一橋。橋闊六丈,長二百八十步。渡過渭水建一宮殿,東西八百裡,南北四百裡。名曰“阿房宮”。唐人杜牧有《阿房宮賦》,其文大意如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人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此賦形容阿房宮之大,淋漓儘致,可謂古今中外第一大宮矣!
一日始皇駕到梁山宮登山遊玩,忽見一隊車馬由山下經過,前呼後擁十分顯赫。始皇問是何人?左右回奏道“是丞相。”始皇對左右說“我從未見過丞相出門,原來如此威風啊!”言下露出不悅之氣。其時丞相不知始皇就在山上,安然過去。始皇身邊一個近侍素與丞相親密,見始皇不喜,暗地遣人飛報丞相。丞相得知後吃驚不小。過了數日始皇又一次遇見丞相,覺得隨從人馬比以前減少許多,心想必是近侍泄漏吾言。遂立喚近侍至前逐一詰問,大眾皆不承認。始皇大怒,叱令武士將前日隨從、近侍一概縛出斬首。餘人嚇得膽戰心寒不敢多口。
以後始皇遊行所在無人得知。
卻說一日盧生與侯生等人密議道“主上天性剛戾喜用嚴刑,又貪戀權勢,不肯恬淡無為。我輩不能為之求仙尋藥,不如棄之而去。”二人議定,遂結伴逃走。
事後有人將兩人逃走的消息並臨行言語報與始皇。始皇聞知拍案大怒道“我平日希望求長生,致太平,費錢無數,對於盧生諸人尤加禮貌優給賞賜。現在竟敢出言誹謗!必須拿獲處以重刑,方泄我忿!”於是通令各地嚴密查捕。各地官吏奉命四出訪拿,竟未尋獲。
始皇心中痛恨盧生諸人,偏偏被他逃脫無處泄忿。忽想起二人本是儒生,遂遷怒到一班儒生身上。便下詔命禦史將在京儒生一律傳到,逐人究問,有無造言惑眾?一班儒生中有平日喜發議論者,便坐以誹謗之罪。輾轉牽引連累之人不計其數。禦史將案情供詞複奏,始皇自行按名定罪,共有四百六十餘人定了死罪,一律正法鹹陽市上。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剛毅勇武,素有仁愛之心,當時所有的大臣包括秦始皇都對這個公子扶蘇很是滿意,曾經的扶蘇是離秦朝二世皇帝最近的人,如果扶蘇能夠繼位成帝,或許秦朝的國祚不會隻有短暫的十餘年。
扶蘇居心仁厚。每遇始皇殘暴行為常行諫阻。今見始皇殺死無數儒生,便進言道“現在天下初定,遠方人民尚未歸心,一班儒生不過是誦法孔教,而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不但不聽,反厭扶蘇多言。於是將他發配到上郡監督蒙恬的大軍,協助蒙恬修築萬裡長城,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
始皇怒猶未息,因見此次所殺儒生僅限鹹陽一地。便想“此等人各處都有,平日最喜搖唇鼓舌譏刺時政。如今聞我殺死多人,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諸人心中必然不服,不如趁此一律剿除。但若通令地方官究治,恐天下騷動或生變亂。且風聲一露,狡猾者先期逃避,反多漏網。惟有用利祿誘之使來,然後不動聲色一網打儘。”始皇想定主意,托詞招致賢才,命各郡縣征集儒生限期送京,聽候錄用。此詔一下,遂有許多貪圖富貴之人如蟻慕膻,如蛾投火,紛紛來京。
待得到齊,已有七百人。始皇一概召見,假意溫言慰諭,都拜為郎官。諸生受職謝恩,各自歡喜。
始皇乃密喚親信之人近前囑咐道“汝可前往驪山,尋溫泉近旁之地,栽下瓜種,須要他冬月結實。待得瓜實成時,使人來報,不可有誤,亦不可泄漏於人。”其人奉命前往。就馬穀地方依言栽下瓜種。瓜得了溫泉暖氣,寒冬時候居然發芽引蔓,結子成實。於是使人上書報告此事。始皇假作驚異,召集諸生問道“近日如此嚴寒,竟有人報稱驪山地方瓜為結實,不知是何原因?”諸生見問各陳意見。有說是祥瑞者,有說是災異者,議論不一。始皇因對諸生道“汝等未曾目睹真瓜,各自懸想揣測,所以意見不同。可即親往其地看個明白,再行議決複奏。”
諸生奉詔一齊前往。到得穀中看見瓜實,人人指天劃地大發議論,各執一說互相辯駁。始皇已預先遣人在四圍埋伏。諸生興高采烈引經據典,爭議未決。忽見土石如雨雹一般,從四麵山上飛墜下來,慌得四下亂竄。無奈窮穀之中出路已斷,無處逃避。一時呼號之聲震天動地,慘不忍聞。軍士們隻顧將土石填下,直壓到大眾無聲方才罷手。可憐七百人全數活埋在內!至今驪山馬穀西岸尚有高坑。父老相傳,即秦坑儒之處。
卻說驪山華清池,是西安著名的風景區。多少年來,許多帝王都在這裡修築湯池,至今留下了九龍湯、貴妃池、飛霞閣等名勝古跡。華清池的溫泉是怎麼來的呢?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女媧補天在驪山留下了一塊石頭,於是人們便在那裡修了一座娘娘廟。多少年來,娘娘廟的香火一直很靈,吸引著遠遠近近的信徒來這裡拜佛燒香。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一天來驪山遊玩。他見娘娘廟香火很旺,也要去朝拜。衛士們趕走了眾信徒,秦始皇進了娘娘廟。娘娘廟並不大,秦始皇轉了轉便停在女媧娘娘的神像前不動了。秦始皇看女媧娘娘的神像塑得很美,心想自己如能找到一個象女媧娘娘這樣美的姑娘作妃子,該有多好哇!想著想著,不覺向前走了幾步,離神像越來越近。猛聽“呸”地一聲,女媧娘娘吐了秦始皇一臉唾沫。
秦始皇摸著自己的臉,嚇了一大跳,女媧娘娘是泥塑的,怎麼還能吐唾沫,莫非她當真活了?秦始皇越想越害怕,急忙帶著衛士匆匆地離開了娘娘廟。
說也奇怪,秦始皇回去以後,被唾的地方竟然生起瘡來。又癢又痛,而且越爛越厲害。他急忙召來太醫,太醫看了他臉上的瘡都說這種爛瘡沒有辦法治,秦始皇心裡很不是個滋味。那天陪他去娘娘廟的大臣叫項平,是秦始皇的心腹。他見秦始皇臉上的瘡越爛越厲害,便秘密地出主意說“陛下是人間皇帝,富有四海,就是偶爾不恭,神女也該原諒。”
聽了項平的話,秦始皇臉上的愁雲並沒有消散,他皺著眉頭沒精打彩地說“可神女並沒有原諒我!”
項平抬起頭來說“陛下可虔誠地去廟裡焚香,女媧娘娘見您確有誠心,就會寬恕的……”
秦始皇沒有辦法,隻好去娘娘廟焚香。這樣一連七七四十九天,女媧娘娘終於被感動了。
這一天,秦始皇剛剛拜完,桌上簽筒裡就跳出一隻竹簽,秦始皇接過一看,上麵寫著“湯泉洗痂”四個字。正在思索,一衛士進來稟報說,驪山下出現了許多熱氣騰騰的湯泉。秦始皇聽了心中大喜。
原來,女媧娘娘惱怒秦始皇輕薄無禮,所以用生瘡懲罰了他。但見秦始皇能改正錯誤,於是就顯神通幫他治療。女媧娘娘從懷裡取出一個瓶子,用樹枝蘸了些瓶裡的水向驪山灑去,驪山下便出現了熱氣騰騰的溫泉。
秦始皇用溫泉衝洗瘡痂,時間不長,臉便漸漸好了。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