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項羽封王_秦漢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秦漢傳奇 > 第23章 項羽封王

第23章 項羽封王(1 / 1)

秦漢傳奇!

卻說項羽燒儘阿房宮,便想起程,轉思沛公尚在霸上,我若一走,他便名正言順地做了秦王,如何使得?看來不如報知懷王,請他改過前約,將沛公調徙遠方杜絕後患。遂令項伯赴懷王處請命。

於是項伯到彭城致命懷王,懷王曰“吾前已有命,先入鹹陽者為王,又何必請命?”項伯再拜曰“魯公功高望重,沛公力弱勢孤,不若大王命魯公為王,足以鎮撫百姓。”懷王曰“不然。信者,人君大寶也,前約已定,若複更張,是失信於天下。爾速回,但如約耳!”項伯辭彆懷王回告項羽,項羽大怒曰“天下方亂四方兵起,我項家世為楚將,所以權立楚後仗義伐秦。百戰經營全出我叔侄兩人以及諸君。懷王不過是一個牧豎,由我叔父擁立毫無功業,怎得自出主見分封王侯?且諸君披堅執銳勞苦三年,怎得不論功行賞裂土分封?諸君與我能同意嗎?”諸將都怕項羽,當然都說不同意。項羽又道“懷王究係我主,應該尊他帝號,我等方可為王為侯。”眾人又同聲稱是。項羽遂尊懷王為義帝,遷於江南彬州,自己自號為西楚霸王。又與範增密議道“昔懷王約先入關者為王,今沛公先入關中,亦當首先封王,但若建都鹹陽據關阻險,深為後患,先生有何高見早力區畫,然後加封。”範增曰“巴蜀乃秦之罪地,山川險阻地方艱苦,不如封沛公為漢王,卻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封為三秦王,阻住漢中之路,使他南無所進,東無所歸,老死漢中,雖為加封,實是左遷也。”項羽曰“此計甚妙。”於是傳令軍政司核查將土功績依次封賞。乃封沛公為漢王,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台;範增為丞相,稱亞父;項伯為尚書令;鐘離昧為左司馬;丁公為左將軍;龍且為大司馬;季布為左司馬;雍齒為左將軍;陳平為都尉;韓信為執戟郎封爵已畢,排設筵宴管待,頒詔傳布中外不題。

霸王封爵日久,聞義帝車駕尚在彭城,不肯到彬州建都。霸王便召群臣計議此事,陳平出班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今陛下封天下諸侯,外邊百姓皆雲‘以臣封臣,古今罕有。’若果有此言,陛下不足以服天下。不若請義帝遠處僻地,以塞百姓之言,以免天下議論。”項羽曰“此言正合吾意。”隨命範增領桓楚、於英,赴彭城催義帝往彬州建都。仍將彭城修飾齊整,朕欲往一觀,不忘故土之意也。”範增不敢違命,隻得啟行,辭行時對霸王說“臣有三事上諫第一不可離鹹陽,鹹陽乃自古建都之地,沃野千裡天府之國;第二當重用韓信,蓋韓信有元戎之才,若陛下舉而用之,則縱橫天下所到無敵,如不用即殺之,免使歸於他人;第三不可使漢王歸漢中,待臣回來再作區處。此三事至關緊要,不可忽也。”霸王曰“卿去早回,所言三事朕記在心。”範增遂同桓楚、於英赴彭城去訖。

範增剛走,霸王即時傳令,著新封諸王五日內還國,惟漢玉且留鹹陽另有彆議,張良一聽大驚道“漢王休矣!若範增回關中,必有謀殺之意,如何得走漢中。”急來見漢王。漢王道“今日霸王分忖諸王皆令還國,惟劉邦另有彆議,此必謀害之意,為之奈何?”良曰“大王老小皆在豐沛,明日可上表,隻說給假搬取家小,臣有救大王之計。”

漢王隨令酈生作表,次日投進,表曰

臣豐沛小民,今受封王爵,乃天下之至榮,千載之遭際也。臣身雖榮,而父母妻子遠在故土,意欲差人搬取,伏乞給假三月搬取家小。伏惟聖裁,不勝惶恐之至。

霸王看表後道“卿欲回豐沛搬取父母,也是人子孝親之意,朕準奏。”這時張良出班奏曰“漢王不可以讓他回家搬取家小,隻可以獨遣還國,陛下著人取漢王家小為質,則漢王無彆心。”霸王聽後說道準漢王還國,不許給假回豐沛。”張良要的就是這個。鐘離昧上諫道“亞父臨彆時曾說不可放漢王入漢中,今陛下如何忘了?”霸王曰“留他老小住彭城,又何必稽留漢王?況封詔已傳內外,如何信亞父之言,而使朕失信於天下也?”遂不聽鐘離昧之諫。有韓信歎口“使漢王入漢中,正中其計矣!他日以思歸之心,奮鷹揚之勇,吾輩皆為所虜也!可惜亞父之言已成畫餅耳!”

卻說漢王回營,即分付大小將士作急起行。於是眾將整率人馬,簇擁漢王離開鹹陽。

去南鄭必經棧道。隻見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隻有棧道淩空高架以度行人,彆無他途。樊噲等人見棧道十分險惡,人人有思歸之意,各呐一聲喊,便要殺回關中。漢王亦怒道“我奉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誰想項羽背了前約,聽範增詭計左遷我來此險峻去處!又著章邯等三人阻塞東歸之路,縱使騰雲也飛不出去。此時三秦尚未據守,不如殺上鹹陽與他拚個死活。”蕭何、張良、酈生下馬跪伏在地道“不可一時暴性誤了大事。漢中雖險,乃大王興王之地。況西南靜僻,如大王招軍養士,霸王決不得知。待人馬強壯兵勢嚴整,那時還定三秦,天下不難圖也。若聽眾人之言倒轉東向,霸王率兵西來勢如壓卵,想要再為漢中王,不亦難乎?”漢王從其言,即令樊噲催趲人馬向漢中來。

漢王正行之際,隻見張子房下馬奏曰“張良送陛下到此,欲辭回韓國。”漢王大驚曰“先生一向與邦相從,今欲辭歸,使劉邦何所依附?”張良曰“臣辭陛下東行,雖看故主,實與陛下去乾三件大事。”王曰“哪三件事?”良曰“一者說霸王遷都彭城,留關中與陛下為建都之地;二者說諸侯反楚歸漢,且令霸王無西征之意;三者與陛下尋一個興劉滅楚定天下的大元帥。乾了這三件事,臣在鹹陽與陛下相會。願陛下百事忍耐不要急躁。漢中不過暫居,多則三年,少則一、二年,管教陛下東歸。”漢王曰“果如先生之言,劉邦雖受苦萬千,亦不敢埋怨,但先生所舉元帥有何憑信?”張良曰“臣有角書一紙,內有臣手字,並有與陛下平日密言之事,陛下須留用,不可失也。”漢王執張良之手涕泣曰“先生不可失信!如見太公,為我懇懇拜上,一日得東歸,尚有迎養之日。非是敢拋棄父母,隻因霸王強暴,不得已赴漢中以圖苟免耳。”張良曰“謹遵王命。”又與蕭何相彆,拉在無入處暗與定計道“如此這般,如尋得破楚元帥來,丞相可用意舉薦。”蕭何曰“先生放心,憑你角書,必知其為大將,焉敢蔽賢誤國耶?”張良辭了漢王及眾將,帶領五個從人複回舊路,往關中來不題。

且說漢王大軍正行之間,隻聽得後軍一齊叫苦不迭。漢王回頭看時,隻見烈焰連天,濃煙遍野。漢王大叫曰“此必是張良叫人燒絕棧道,使我不得東歸矣卻不知是何主意?”諸將士齊聲怨罵張良,各各放聲大哭曰“我等生為關內人,死作漢中鬼,何日能夠再修棧道?”眾人嚷鬨間,蕭何對著漢王附耳言道“大王不可怨罵張良。張良昨日與臣相彆時,曾說要全部燒毀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襲擊。這樣可以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大王何故怨罵張良呢?”漢王聽後大喜道“若非丞相之言,差點誤怪子房矣!”遂令三軍前進。

不久漢王到得南鄭,即了王位安撫百姓,施仁布德治民以寬,漢民莫不悅服,此年五穀豐熟,家家快樂,處處笙歌,漢王甚喜。於是封蕭何為相國,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等以下各有封賞。招賢納士,積聚糧草,國中大治。

且說張良燒了棧道來到鳳嶺,暫歇半日,過鳳州,出益門,將到寶雞,隻見一支人馬攔往來路,高叫曰“子房公休走,亞父著我在此專等,誰想果從這裡來!”張良大驚,正要下馬詢問來曆,那馬上將軍便道“子房公不要忙,我有話說。”

卻說攔住張良者,乃項伯所使也。項伯恐棧道難行,預先差人在此迎接張良。張良入城見了項伯,深謝差人遠接。接著又出城打聽霸王消息。訪問各路諸侯還國情況如何?有人傳說韓王成來見霸王,因為來遲,又見張子房隨漢王進入漢中,霸王聽信讒言將韓王殺了,昨日靈柩發回本國去了。張良聽罷恨不能死,急欲回國葬主,項伯見張良去意甚急,不敢苦留,當日辭彆就行。

張良星夜奔回韓國,見了韓王靈柩放聲大哭,以頭觸地道“良實不忠,致使項羽誤害我主,不世之仇,張良當為我主報之,雖肝腦塗地亦不惜也”言罷又哭。諸公子勸解,遂回本家省問家小,停當數日後啟行。

135


最新小说: 彈幕護體!修真界大佬爭著強寵她! 海軍殺人狂?我隻是在用力的活著 穿越七零,禁欲科研大佬寵妻無度! 全民求生:開局一座頂級海島 被貶北涼,我打造了無敵大雪龍騎! 離婚後她火爆全球,攜子下跪不原諒 帶崽假死後,我成了前夫的白月光 全球高武:我背後一口棺,專業的撿屍 我引風月局 神眼:撿漏極品玻璃種,女總裁饞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