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2】關公刀會_鄢塗轟作品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六【2】關公刀會(1 / 1)

鄢塗轟作品集!

荊古城刀會祭關羽

眾好漢武場競風流

荊州是三國文化之鄉、關公重要紀念地、關公文化的發源地,關羽與荊州有著深厚的曆史情結、人文情結,關羽一生征戰無數,但其輝煌在鎮守荊州,可以說,荊州助推關羽"威震華夏",關公文化的根在荊州,關公的魂在荊州。漢末三國紛爭時代,荊州是九州之一。

鬆滋人到荊州過長江大橋,橋頭下麵就是臨江仙公園。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荊州還有關公義園、關帝廟關公廟)、關羽祠;賓陽樓。荊州關公義酒一條街在關公義園公交車站、荊州市教育局東偏北和關公義園入口、關公義園南偏東。91年7月紅而和父母乘車去北京時經過此處,然後經西陵特曲。關帝廟在荊州市政府西偏北。荊州城東門賓陽樓在江陵碑苑北,紅而不止一次從東門入荊州城,隻是沒有上過城樓。

2010年6月24號,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暨2010年關公祭在位於市中心醫院東南、市政協西的荊州關廟廣場舉辦。活動包括祭祀儀式、開幕式、傳統大刀競技、表演。競賽項目場地設在荊州體育場(位於荊州市政府東南,今荊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網球場(位於荊州市政府西偏北,長江大學西校區網球場);表演項目場地設在關帝廟廣場(位於荊州東門西偏北),背對荊州城牆,麵向關帝廟。那次關公文化的盛宴,是打造關公文化,推動文化荊州走向世界的一個良機。古老而神奇的荊州,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楚文化、三國文化,其中關公文化以其獨特的荊州特色馳名海內外,作為曾經的主角,荊州與關羽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和不可割舍的人文情結。據史料記載,從公元210年到220年,關羽鎮守荊州10年,這是他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時期,由此產生的關公文化綿延至今。

關公,初名長生,後改為羽,字雲長,身高九尺(今212),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縣常平鄉,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三國蜀漢著名將領。常平關公文化在荊州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他雙手使一把青龍偃月刀,跨赤兔戰馬,力氣過人,忠貞、仁義、勇猛、誠信,戎馬一生,以武藝高強著稱,見諸於文字的關公傳奇故事共有四十多個,如桃園結義、千裡走單騎、義釋曹操、單刀赴會、刮骨療毒、鎮守荊州、走麥城等曆史悠久,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海內外廣為傳頌。關公是以舍生取義完成其人生輝煌的地方,他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精神圖騰、道德化身。他23歲那年即公元183年因斬殺惡豪而逃離家鄉。曾任襄陽太守,帶兵屯駐江陵,為蕩寇將軍。關公那把青龍偃月刀劃開萬丈天幕,所向披靡,30年縱橫間誰能相抗?俗話說"關公麵前耍大刀",關二哥的刀法堪稱三國之首,堪稱其為"三國刀王"。他曾經闖過了曹軍的五個關卡,斬殺了六員魏將。關羽戎馬一生,戰功赫赫,他曾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斬殺程遠誌、管亥、荀正、車胄、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秦琪、蔡陽、楊齡、夏侯存、成何、龐德,共計18員大將。後為蜀國前將軍、假節鉞,在五虎上將排名中位居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前,是劉備最信賴的將領。他的功夫並不能完全的代表他在我們心中"英明神武"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那忠、誠、仁、勇的品德,他不僅義薄雲天、淡泊名利、財色不誘、而且忠肝義膽、實為我們楷模,所敬仰的神。用文言和白話寫成的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總共120回中有82回提到了荊州。由於關羽曾長期屯兵鎮守荊州多年,荊州市民一直譽關羽為"荊州第一任市長"。恨欲狂長刀所向,何惜百死保家國!史載,關羽死於公元220年農曆五月十三,為孫權部下呂蒙所殺。關公大意失荊州,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死後因其忠義仁勇而備受兵家和民間推崇,又經曆代朝廷褒封,被奉為關聖帝君,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一說諸葛亮是中國古代第一賢相,忠、義、仁、勇、誠信的關公則是中國古代第一名將。在道教關羽被稱為"關聖帝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關帝";關羽在佛教是被稱為"珈藍菩薩"!

荊州連年多次舉辦關公祭活動,那年在此基礎上舉辦關公刀會。關羽在荊州生活10年裡,從"借荊州"、"單刀會"、"水淹七軍"到最後"敗走麥城",留下了迄今為止全國最多的關公文化遺跡,這其中首推荊州古城牆。關羽是第一個修建荊州古城牆的官員。據《水經注》記載"舊城關羽所築"。明確記載荊州城為關羽鎮守時所建。關羽在荊州鎮守期間,給荊州留下了數不儘的曆史文化遺產。位於荊州古城南門內的關廟就是最著名的遺址之一。關廟舊址既是關羽鎮守荊州10年的府邸故基(辦公樓),也是關羽後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始建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後來成為荊州百姓祭祀關公的地方。另外,荊州境內有關關公文化的景點多達幾十處。主要有:卸甲山、點將台、四馬槽、洗馬池、得勝街與得勝橋、關羽刮骨療毒故地、馬跑泉等。荊州新南門卸甲山,是關公當時凱旋歸來,犒賞戰士慶功的地方。尋"根"卸甲山,打好關公牌,要與旅遊巧結合,市政府以把荊州建成全國關公文化的中心作為荊州旅遊文化的重要項目,而關公文化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關公祠分東配殿、祥和殿,祠內供奉有關公祖孫四代共九人的風采,複建的關羽祠已正式對外開放。荊州市內的關帝廟、賓陽樓(張飛在荊州住的地方)、三國公園(荊州古玩城)等眾多旅遊景點,現代都市洋溢著曆史韻味、傳統風情,文化活動多姿多彩。荊州當年已成為周邊景區主要客源地。荊州集楚文化的大氣、三國文化的靈氣和水文化的秀氣於一身。

此外,在荊州關羽的直係後代親屬也很多,據介紹,關氏宗親曆經1800多年的代代相傳,繁衍至今已有60到70代,其中關羽64代嫡係孫子關業清就在荊州。據記載,全國現有近4萬關公的後人。

沙道觀勝利街又名關公大意失荊州,也叫荊州勝利街,距換甲山遺址四裡路。關羽敗走荊州之後,關羽和長子關平雙雙被殺。

關羽死後,孫權匣其首遣快馬送於曹操,同時在當陽修建大墓,厚葬了關羽之軀,此墓即是"當陽大王塚"關陵,亦是關羽真身墓。

20世紀以來,發現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佃莊鄉關莊村有一個土塚,據說裡麵葬的是關羽首級。據朱正明《關公聖跡》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墓前曾立有一通石碑,上書"漢壽亭侯武安王協天護國大將軍關侯之墓"。1979年雨季,關帝塚塌陷,洛陽考古隊組織發掘。考古人員在墓室中發現一顆人頭骨!關莊人大呼此定為關羽之頭。另據舊洛誌,謂曹操葬公於洛陽城南五裡,今漢魏洛陽城故洛城五裡關莊有塚甚大,土人作寨其上,下有公廟。這裡的公,就是關公。城南是漢魏時的城南,漢魏城在今洛陽市東北白馬寺鎮東邊。

關平死後,他和趙雲的女兒趙氏還有一個兒子叫關樾。關羽敗走華容道時,趙氏為了安全起見,將八歲的關樾偷偷的送到了民間撫養,並且改姓門姓。公元263年,鄧艾率軍攻破成都,劉禪不戰而降,而跟隨鄧艾出征的還有龐德的兒子龐會,龐會為了報當年的殺父之仇,在攻取成都後,將關羽滿門抄斬。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關羽這一門從此斷了香火,沒有後人傳世。然而事實上,關羽的後代並沒有全部被殺,關樾躲過了一劫。直到西晉滅亡後,關樾才恢複了關姓,後來,關氏後人越來越多。現在,中國各地仍有很多關氏後人,他們都十分崇拜關羽,每到關羽祭日,都會相約祭拜他們共同的祖先。

《水滸》天勇星大刀關勝——漢末名將關羽嫡派子孫,其人形象與三國名將關羽關雲長相似,身高八尺五寸(約一米八六),三柳長須飄揚腦後,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麵如重棗,唇若塗朱,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龍偃月刀,春秋刀法,跨下赤兔馬,人稱為"大刀關勝",水滸人物馬上之武技僅次於盧俊義;林衝;史文恭;王績。上梁山前為蒲東巡檢,因不得賞識屈居下僚(巡檢負責輯捕盜賊的小官)。關勝的先人就是八百年前三國時期的蜀國五虎大將關羽關雲長,而這八百年的滄桑歲月變遷,隔的代數有點兒多。但幸運的是,民間在關羽死後把他作為神給供奉了起來,士官商賈甚至到土匪流氓黑社會都恭拜著這位民間萬能神、武神、財神。關羽是一個被極度推崇的人物,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一直到今天無人能出其右。關羽生為大臣,死後一路追封,從北宋末的"武安王"到元代的"武安英濟王",再到明代的"關聖帝君",終於在清代順治年間達到事業的巔峰時刻被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身為戰神關羽嫡係後裔的關勝,竟然外貌像極了其尊貴先祖,須發外形,衣著打扮,莫不如此。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五,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僅次於宋、盧、吳、公孫四大天王之下,豹子頭林衝開創梁山新局麵,最後還必須屈身其下!建炎二年正月,關勝跟隨濟南知府劉豫守城。是年冬天,金人來攻,關勝驍勇善戰,屢次出城拒敵。劉豫因之前仕途不如意,故殺害關勝,率眾出降。

關勝在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滸》中的武功和排名也遙襯了《三國演義》、《三國誌》中關羽的地位和形象,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同時,荊州還是祭祀關公最早的地方。古代祭祀關公首先從荊州開始,然後才發展到全國其它地方。這緣於荊州先民熱愛、崇拜、景仰關公。從關羽犧牲到今天,荊州百姓家家戶戶供奉關公的像,人人講關羽的故事。可以說,關羽的故事在荊州家喻戶曉,深受人們的景仰。由此看來,正是由於荊州人民熱愛關公、崇拜關公,才使得關公文化在荊州這片廣袤的土壤裡代代相傳,逐漸影響到全國乃至世界,有關關羽的民間故事、傳說,遍及城鄉,世代相傳。

2010年6月1日,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新聞發布會在荊州市政府舉行。當時,已有來自山東、山西、河北等省、市、自治區的15支代表隊共180名運動員報名參賽。6月24日—26日,荊州市在北京路中央大道關廟廣場舉辦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以武術為平台,誠邀天下客,共聚荊州城,來自全國28省市的350餘名選手,大顯身手,一決高下。河南省就有從開封市、焦作市(鄭州西北部)等地遠道而來的武術代表隊,河南焦作還有陳家溝的。《水滸》中,施恩、張青都是孟州人,孫二娘是孟州十字坡人。孟州北宋時屬京西北路,領河陽、河陰、王屋等六縣今焦作市孟州。那次刀會以民間傳統武術器械,特彆是傳統大刀競技、表演為主題,分四個年齡組,設六個競賽項目和三個表演項目。六個競賽項目除了大刀、春秋大刀這樣的長器械,還有短器械撲刀(樸刀)、單刀、雙刀、八卦刀、太極刀等。三個表演項目是大刀、傳統器械、傳統拳術。在北方佳木斯,群眾表演的除了太極拳、劍,木蘭拳等健身套路展示,又有少林鐵扁擔、月牙鏟、二郎刀、八卦雙鉞、龍虎棍等26個民間傳統武術項目表演,一樣讓市民領略到武術的魅力與豐富多彩,也為廣大武術愛好者了一個交流展示平台。關公刀會3天的比賽采用中國武術協會審定的《傳統武術套路競賽辦法》。26日下午閉幕。整個活動期間前往免費觀看的市民絡繹不絕。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湖北省體育局、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湖北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荊州市體育局、荊州區人民政府、荊州電視台承辦。應邀參加"關公刀會"暨"關公祭"活動的開幕式表演"太平大刀",演員苦練已半年有餘。參加開幕式的有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省體育局副局長林曉華;荊州市領導李建明、易法新、雷中喜、施政、喻自泉、黃謀宏、張文政、黃綿壽;韓國江陵市副市長金德來、關氏宗親代表關業清及國內外武術精英等出席開幕式。上午9點,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正式宣布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暨2010關公祭活動開幕。隨後,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李建明和省體育局副局長林曉華共同為關公青龍偃月刀揭幕,寓意關公靈魂回歸荊州,忠義仁勇精神得以永久傳承接。荊州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李建明致歡迎辭,他說,荊州是三國文化之鄉,是關公重要紀念地。關公鎮守荊州長達10年之久,其“忠、義、仁、勇”的品德千百年來為世人崇敬,被供為關帝、武聖,由此衍生的關公文化感召力之強,覆蓋麵之廣,世屬罕見。荊州連續舉辦的關公祭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華人來荊州憑吊,表達了對關公的無限崇敬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為進一步弘揚關公文化,荊州市委市政府搶抓省實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機遇,以關公文化園建設為抓手,以關公祭活動和關公刀會為載體,將荊州打造成為全球華人祭拜關公,崇尚誠信,共建和諧的文化聖地。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講了話,他說,"關公刀會"的成功舉辦,是一次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和開展群眾武術活動之完美對接。要通過舉辦像“關公刀會”一樣的各種武術比賽活動,進一步做好傳統武術和單項拳種挖掘整理工作,使傳統武術在繼承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不斷賦予傳統武術新的活力。組辦方還在活動現場舉行了關公祭祀儀式,頌讀了關公祭文,擺放五穀雜糧、水果、鮮花等供品,聽說洛陽的關帝廟則是用素果、酥油燈等祭祀關公。關氏宗親代表、關氏後裔第64代傳人關業清也講了話。開幕式上表演了詞、歌、舞《三國荊州》、祭舞《關公歸來》等節目。喧天的鑼鼓,熱鬨的演出,一場場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觀眾喝彩連連!而這些精彩的文藝表演、武術表演大部分都是演員們從一個月以前就開始辛苦排練的成果。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在當天上午的節目祭舞《關公歸來》中扮演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劉備和張飛十分搶眼,從他們的舉手投足間我們仿佛能看到了劉、關、張三人當年的身影。而這三人為了當天的演出已經準備了半年時間了。據介紹,三人都是來自荊州藝術劇院的演員,自接到演出任務,那半年來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進行排練,最近的那一個月還是每天穿著厚重演出服排練,由於天氣炎熱,他們們每天排練下來衣服都會濕透。"為了把這個節目演好,我還專門研究了三國誌,揣摩關羽的人物個性,"扮演關羽的演員王彥峰告訴記者自己演關公就要演好,要演到神似。通過顯武魂、悅心目的刀術,雄渾大氣的音樂,精準地傳達了關公與荊州的文化淵源,突出了荊州在三國文化中的曆史地位,營造了關公雄風歸來的豪邁氛圍。關公與荊州有著說不儘的淵源,全國各地的武林高手即將齊聚荊州,荊州的武林界人士自然也不會懈怠。

在開幕式的現場還進行了一組表演賽。近20人的少年小夥子組成的小刀會上場了,他們個個上穿黃短袖,下著鮮紅的運動褲,腳穿白運動鞋,揮舞著白色的尖刀,威風八麵,彆具一格。後還有身著古裝的樂隊伴奏壯場。表演賽雖然聽起來是花架子事實上卻是多年武術功底的體現,來自河南武術協會的高宇浩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練武6年了,這次受邀來荊州參賽除了表演賽還參加了拳術比賽,也希望在各項比賽中都獲得好的名次。南拳北腿來報道,各路英雄豪傑亮相關公刀會。

在開幕式結束後還有一段武術表演,15人的中老年武師組成的大刀會隆重登場,個個個頭不小,人情練達,藍衣白鞋,揮舞著長杆關公刀,虎虎生風,勢不可擋。這些參加表演的武術家們都是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武術大家。

當天記者就見到了荊州“刀客”徐仁安,當年62歲了,可徐仁安身子骨可比年輕人還要硬朗,他的父親是荊州心意派的創始人和掌門人。幾十年來,徐仁安教過的徒弟數以千計。當時從單位退休他時間更多了,每天不僅要練武四個小時以上,還會研究很多武林秘籍。徐仁安說,參加這次關公刀會,一定要讓全國的武林高手見識見識荊州的武功。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為廣大習武者展示的平台。

荊州參賽者劉玲習武十年,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武術大賽。今年48歲的劉玲曾經是一名銀行職員,十年前,因為愛好武術,她在中山公園開始拜師學習太極拳。從此,寒來暑往,在中山公園太極樂園練習場總能見到劉玲的身影。讓劉玲自己沒想到的是,這一練就是十年。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2007年八月,劉玲報名參加了第四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憑著紮實的功底,劉玲先後獲得四個單項金牌,在高手如林的國際太極拳盛會中見證了她的實力。賽場下的劉玲,在太極樂園練習場既是學員,也是新學員的教練。女刀客劉玲言太極樂園裡不少人都報名參加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的太極刀項目。當時,離大賽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大家隻有加緊練習,積極備戰,調整最佳狀態,迎接這次在家門口舉行的武林盛會。

“荊州民間刀客”徐金娥,一位擅長舞單刀的高手。今年52歲的徐金娥是一名武術教練,她從7歲開始在體校接受係統的武術學習。曾先後代表省市武術隊參加各類大賽,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武術行家。和很多退役運動員一樣,告彆賽場後的徐金娥成了一名教練。許多家長慕名把孩子送到徐金娥這裡學習武術。十幾年時間裡,徐金娥帶過的學生人數已過千人。徐金娥把平生所學也是傾囊相授。在徐金娥看來,學生們取得的成績,就是對自己教學能力最好的肯定。當時,她的學生們都隨單刀赴會的武術教練報名參加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既是參賽選手又是教練員的徐金娥,對即將到來的賽事也充滿了期待。還有一位紅裝素裹的女拳師相貌平平卻身手矯捷、出神入化,引人入神。

在參加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的荊州選手中,11歲的小姑娘秦源沅為亮相刀會傳統武術表演項目展示太極劍積極備戰。那年11歲的秦源沅是沙市大賽巷小學的學生,因為喜歡看武俠片,秦源沅從六歲開始接觸武術。正是憑著對武術的癡迷,就算練習動作再枯燥、再單一,秦源沅總是可以在其中找到習武樂趣。2008年,首次參加大型武術比賽的秦源沅,她獲得女子陳氏太極劍傳統套路一等獎的好成績。在老師眼裡,秦源沅是個能文能武的學生。除了一身好武藝,秦源沅也練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在音樂愛好上,二胡也是秦源沅的強項。一個星期後,秦源沅將參加小學升初中的考試。當時她一邊備戰刀會,一邊準備複習,相比起其他參賽選手,秦源沅的壓力則要更大一些。不過,這個11歲的小姑娘,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將到來的挑戰。

傳統拳術包括少林拳、武當拳、查拳、華拳、形意拳、南拳、八卦掌、太極拳、天罡拳、地躺拳等拳種的套路動作。另嶽飛的嶽家拳、李尋歡的小李飛刀,王五的大刀,霍元甲的迷蹤拳,李小龍的詠春拳、截拳道,海燈法師的二指禪等,全國的觀眾朋友也都能從電視劇中耳熟能詳。

1853年9月,江蘇天地會支派小刀會在劉麗川領導下發動起義,建號“大明太平天國”。1855年,起義反抗清軍與外國侵略者的聯合鎮壓下不幸失敗。

除了關公後裔關勝,水滸中耍刀弄拳的不勝枚舉,主要有武鬆、楊誌、燕青等,也是名垂青史的武壇精英。武鬆身高185,掌镔鐵雪花雙戒刀,108顆鐵製人麵骷髏掛珠,滾龍刀法。武技穩準狠,散手大宗師。實戰無敗績(包括野獸,而且是赤手空拳),更甚為平南時斷一臂,依然撕殺,如入無人之境,神勇空前絕後。武鬆拳、行者拳、醉拳等流傳於世。“玉環步鴛鴦腿”,為北腿源頭。至於其它民間流傳的故事,不必細表,大眾皆耳熟能詳。楊誌,秀水青刀,楊家祖傳刀法。武技能攻善守,極為全麵平衡。水滸中隻把他列為八膘騎了(宋江馭人之術以及傳記中將他列為了馬上將領),實在是委屈了此君,同時也是造成大眾不太重視楊誌的原因。其實以實戰而論,單就他同林衝酣戰,毫不落下風一役推判,列名步下前五,名正言順。

武當派的王理仁和遊玉龍,兩人分彆表演了武當春秋大刀和武當形意連環拳,這兩人都曾在國際大賽上獲得過金獎。還有表演刀術的田穀豐先生,人送綽號“賽雲長”,單是他今天表演的大刀就重達40公斤,是用於表演的大刀中最重的,而在他手裡舞起來是行雲流水絲毫不見吃力。

接著出場的王新,是山東平陰刀的傳人,他力氣很大,舞的太平大刀雖不如前一位刀客的刀重,但也重達58斤,“這麼重的刀能舞得起來嗎”“他的表演會好看嗎”剛一上場,現場觀眾就為他捏了一把汗。儘管觀眾充滿疑問,王新卻沒有讓大家失望。登山望月、蛟龍探海、橫掃千軍……王新的刀法錘煉輕站,他在台上更是舞得虎虎生風,贏得台下觀眾不少掌聲。一段精彩的刀法表演,不俗的表現讓他獲得了較好成績。今年31歲的王新,習武已經20多年,他稱,這套刀法源自清朝,自己平時練習就是用的這把58斤重的太平大刀,耍起來自然是駕輕就熟。參加過4次全國性比賽的王新,對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非常重視。“在關公家門前耍大刀,當讓希望能賽出好成績了。”對於當天的表現,王新顯得信心滿滿。

最後出場的是享譽世界武林的武當派宗師遊玄德道長及其弟子們,剛一出場台下就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他表演的精彩絕倫的春秋大刀以及“古老的武當太極拳”以道家易經為根本風格獨特,玄妙無窮柔中帶剛,神韻頗豐,也讓荊州市民親眼見識了一回大師風采。不遠千裡來比賽,“花架子”玩出真功夫。

今年75歲的李必訓是本次刀會上年紀最大的參賽選手之一,他代表荊州市武術協會兩隊參加子午鴛鴦鉞和傳統八卦拳的比賽。老人家一出手,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就在荊州本土選手訓練的同時,在八卦拳、八卦刀項目上具備不俗實力的重慶市武協代表隊也在積極備戰。八卦刀號稱單刀之王,刀長一米多,比一般刀更長、更重。練習時,隨著步法的起落擺扣,身法的左旋右轉,變化出劈、砍、撩等招式。重慶代表隊的八卦刀一出,來自荊州心意拳研究會的一位八卦刀高手也露了一手。

就在選手們積極備戰的同時,二三十個小夥子抬著厚重的比賽專用毯,正在布置比賽場地。作為武術運動比賽場地,要在平地上鋪設長十四米,寬五米的地毯。

地毯剛鋪設完成,來自河北保定武術協會代表隊的曹鑫龍,拿著自己的大刀上場了。曹鑫龍言在次日上午舉行的大刀項目比賽中,他將第一個上場,和來自全國的大刀高手一決高下。

6月24日,在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上,來自洪湖隊的鄧繼揆,身著古裝的白色長袍,白色的長筒襪將黑色的褲子箍緊,腳穿黑鞋,一副絕佳的武術裝扮,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專業的“武林人士”。習武多年並在洪湖開了一家武館的鄧繼揆,也是那天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選手。儘管頭發花白,卻精神抖擻,耍起大刀來,頗有俠骨風範。那年已達75歲高齡的鄧繼揆,習武50多年寶刀未老,除了大刀以外,他對“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也是樣樣精通。那屆關公刀會,是鄧第三次到荊州來參加武術比賽。據了解,鄧老先生曾在1983年荊州舉辦的挖掘整理傳統武術比賽中,獲得了優秀獎,在1992年荊州文化節大刀項目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說起這次比賽,這位“武林高手”表示,自己對關公文化很有興趣,本次參賽的宗旨是重在參與,並不太在乎名次得失。關公文化能得到那麼多人的關注,對於推介荊州有著很大的幫助。看著有眾多外地參賽者來參加本屆關公刀會,鄧老先生稱感到很高興也很有榮耀感。

謝一刀,是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大賽重慶代表隊選手。刀會競賽場的副總裁判長是彭鵬。以刀會友收獲多,關公門前耍大刀。刀法有它的奧秘所在,評判刀技主要看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勁道(招式是否達到力點)和場上布局。那次“關公刀會”,參賽選手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年方6歲。人們不禁感歎關公門前論大刀,民間處處有高人。選手們則普遍表示,通過參加那次“關公刀會”,大家交流了武藝,增進了友誼,更多地了解了關公文化和三國文化。雖然我的年紀小,可是我的功夫高。巾幗顯身手,心比男兒烈。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精彩不容錯過,時不再來,點點滴滴恰似雨露滋潤心田,吸引八方來客。活靈活現的好小子被年輕秀氣的媽媽帶到人如蟻聚的觀眾席中觀戰,大人無非是想要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麵,長長見識;身後愛好看武術的中青年觀者居多。評委和裁判席中有人用照相機不失時機地捕捉鏡頭。興致勃勃的觀賽市民屏住呼吸,凝神觀看,中央大道水泄不通。

經過一天半的表演和比賽,首屆中國荊州"關公刀會"於6月25日在荊州古城落下帷幕。那屆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28個省市、40個代表隊共350名運動員報名參賽,一說32支代表隊,400多名“武林高手”一決高下;並有眾多選手參與了其它拳種的表演。每個競賽項目的前6名選手獲得了獎勵;20參加表演的選手也獲得了獎勵。荊州是關公建功立業的地方,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關公是武聖,“忠、義、仁、勇”的關公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大力支持下舉辦的“關公刀會”開展獨具特色的武術活動,必將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中產生巨大反響,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談到那次活動舉辦的意義時,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社會部主任馮宏芳表示,“關公刀會”把刀術集中起來進行比賽,很有創意,這也是國內第一次舉辦的單項器械賽事。她說,活動的舉辦旨在全麵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充分發揮社會武術的優勢,使傳統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發揮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務於全民;同時,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助於做好傳統武術單項拳種的挖掘整理工作,對逐步建立規範、係統的單項拳種技術體係和競賽體係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林曉華對記者說,湖北有很好的全民健身基礎,尤其是武術館校眾多,愛武、習武的人非常多。現在,時代在發展,我們已經不能滿足於就體育論體育了。我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力圖通過比賽的形式,將體育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與當地經濟建設結合起來,而荊州以其獨特的優勢提出舉辦“關公刀會”的設想可以說是正逢其時,馬上得到省體育局的認可和支持。林曉華認為,本次活動組織嚴謹,安全順利,精彩圓滿,通過活動的舉辦,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宣傳推介了荊州的旅遊,為當地的全民健身和經濟建設都做出了貢獻。她表示,將努力把“關公刀會”打造成一個賽事品牌。首屆“關公刀會”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單兵器為主題的賽事和表演,是對新的武術賽製的一種嘗試。作為荊州市“關公祭”期間的重要活動和盛宴,既是一個群眾體育的賽事平台,更是一個尋訪關公遺跡之荊州關公文化誕生的搖籃,打造和宣傳荊州關公文化、三國文化,推動荊州市旅遊發展和文化荊州走向世界的大好機遇。

史有“小沙市”之稱的鬆東名埠沙道觀鎮,又是鬆滋的東大門,是與關公文化有關的換甲山遺址所在地,亦以離當年東吳名將周瑜兵敗遺跡——蘆花蕩(今公安蓮花蕩)不到5裡路而得名。上堤街有換甲寺,為胡家鋪許氏所建。7月21日,即陰曆6月19日,是觀音生日,一大早街上就多了許多去許氏佛廟拜菩薩返回的男女老少,大都是老嫗。後來,紅而才知道觀音有三個生日,分彆是陰曆2月19、6月19和9月19。

換甲山學堂舊址位於鬆滋市沙道觀鎮和平街。占地麵積3000平方米。換甲山學堂始建於1922年,時為三棟中式平房,由比利時教會與地方士紳興建,用於傳教及開設蒙童學堂。1933年,學堂轉歸美國教會後,美國傳教士狄隆拆除平房,修建鐘鼓亭、教堂、辦公住宿綜合樓各一棟,仍繼續辦學。

2017年12月30日9時半左右,焦作遊商的一輛滿載450一斤的鐵杆山藥的車停在延安路,兩個女賣主正在賣山藥,紅而便向另一位男漢子賣主說焦作是武術之鄉,遊商遠道而來真不容易,還聊起幾年前荊州關公刀會期間,焦作市也曾派武術隊和武林高手高規格前來參賽的事……。那男漢子點頭表示領會紅兒的意思。李母以前在鎮裡喜歡買山藥這種菜。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