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嚴,卻並無幾分得瑟自己是救世主的作派,此事翻篇便好。
他今日的興趣,更在於簡王庭院中,架起的大灶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平底鍋。
趙似身披禦寒裘氅,也來到庭中,與段正嚴說笑道“前幾回帶你去金明池狩獵,打了野味便直接架在樹枝上烤來吃,未免粗陋了些。今日仍是不拘於室內開席,但烹煮的菜式,可講究得多。”
段正嚴看到姚歡已指揮簡王府的廚娘生火捧菜,於灶邊忙碌開來。他自己是個饕餮行家,也在筠州嘗過姚歡手藝,此刻見到新穎的炊具,越發期待。
畢竟冬寒漸濃,趙似又尚在養傷之中,體弱、陽氣不足。
故而,露天開宴,姚歡借鑒了後世鐵板燒的思路,多用平底鍋現煎肉食與蔬菜,趁熱佐酒而食,再以熱騰騰的參雞湯相伴,令食者的胃中始終溫暖,身體才舒服。
適合平底鍋的菜式有不少。
一是鮮蝦筍丁煎釀茄盒。蝦仁與焯過水的冬筍丁一同剁細,調上開封特有的西瓜豆醬拌勻。茄瓜切成薄薄的圓片,兩片茄瓜夾一層蝦仁筍丁,掛上雞蛋麵糊。平底鍋中油熱,茄盒碼放整齊,兩麵煎熟即可。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一道肉糜煎釀豆腐。此世的豆腐質地緊實、不易碎散,因而能在切塊後挖成盒子狀,往裡頭填塞肉糜,與茄盒一樣煎製。
再有一道更像後世鐵板燒的菜式,乃是兔裡脊肉絲炒綠豆芽。兔肉纖維細嫩,上鍋烹熟的時間,與綠豆芽差不多,適合一同在鐵板上翻炒。
因知段正嚴要來,姚歡還特意準備了一筐蘑菇。按照小王子當初在船上交流美食經時所言,姚歡將蘑菇柄摘了、另行煮湯,菇帽倒過來碼放,不用油,隻將蘑菇柄煮出的鮮湯後淋一些在鍋中,防止蘑菇焦糊。如此煎煮少頃,蘑菇帽子裡果然積聚了滿滿一汪菌汁。
將這樣一大盤蘑菇上桌,食客趁熱吸吮了保留著本始鮮潔之味的菌汁後,再將菌帽往那調上清醬汁的蓼茸碟子裡蘸一蘸,吃在嘴中,姚歡先頭試過,頗有後世鬆茸刺身蘸取芥末的口感。
段正嚴性子天真爽朗、不拘虛禮,見了這盤煎蘑菇,已欣悅不已,嘗了幾個後,更是大剌剌地與趙似道“簡王,這道菜,是我教姚娘子的,我這學生悟性甚高!”
因又轉向邵清,舉起酒杯,露出“便宜你了”的表情,開心地一飲而儘。
至於今日的點心,除了生煎包子外,姚歡還複刻了“煎餅果子”和西式早餐“olet”的結合版本。
麵粉、綠豆粉與雞蛋液調成糊,在平底鍋中攤開,先撒一層芝麻,再撒入蒸熟切碎的婺州火腿丁、汆熟的水芹末、胡蔥碎粒,最後鋪上掰碎了的開封城特色薄脆饊子,揮動鏟子翻裹成卷,再用長刀切斷上桌,保證食客夾取方便,保持食用的儀態。
段正嚴吃得心滿意足後,自是對那些平底鍋越發生出了探究的興致。
趙似道“若不是姚娘子要做生煎包子這樣點心,我也未想到,鐵匠鋪能打製出這般炊具。”
姚歡請王府廚娘去洗淨一個小平底鍋,拿來給段正嚴看。
小王子不愧是西南鐵礦產區來的,參研一番道“炊具,其實與兵戈一樣,煉製過程中不炸,便可鍛造出這般寬闊的麵板出來。”
邵清道“我研讀沈經略使的《夢溪筆談》,見其中記載,磁州不僅燒窯出瓷,且能尋到一種含有‘真鋼’的鐵石。據沈公所言,鐵中有鋼,若麵中有筋,耐得久鍛不崩裂。”
趙似讚許道“你們見識甚廣,故而切中肯綮。我府裡頭常去打造炊具的鐵匠坊,就是磁州來的打鐵世家。”
那一頭,接了趙似提議,姚歡回到灶邊,繼續做煎餅果子給簡王府的仆婢們吃。
邵清望著她全情投入在廚事中的模樣,向趙似道“可否請簡王告知那磁州鐵坊的名號,我也去打兩口鍋,給娘子在家中和飯鋪中用。”
趙似差點就脫口而出“何必如此麻煩,這些鍋子,你們挑幾個回家就行”,忽地想到此語恐有些貴胄之家居高臨下的施舍之氣,不太妥當,遂喚來梁若甫,將鐵匠工坊的店址說與邵清聽。
……
城東這家叫作“崔氏黑金坊”的鐵藝鋪子,前店後廠,規模頗大。
接慣了京城貴胄家的炊具訂單,從掌櫃到小夥計,見邁進店來的邵清,是個生麵孔,一身尋常青衫,隻不鹹不淡地拱供手。
邵清還禮,問道“簡王府數日前,來打了四五口平底鐵鍋的,可是貴店?”
到底是商戶,心氣兒機靈,小夥計聞言,與掌櫃對望一眼,麵色立時好看了三分“正是小號。”
邵清誠懇地誇讚道“鍋子都試了,貴店真是好手藝。那樣的平底鍋,在下要定一百隻,十寸的四十隻,十五寸和二十寸的各三十隻。”
掌櫃登時臉色都變了。
四五百貫的大買賣呐!
他滿臉堆笑道“哎呦,官人好大氣魄!不與官人吹牛,汴京城中,能接下這單子的,隻有我磁州崔家了。不過,若非太平盛世,我們也接不下來,老家的鐵石,都要打造兵戈呢。”
邵清不多言,掏出契紙“這是楊家牌樓街升泰櫃坊的,一百貫,可夠定錢?”
“夠,夠。”掌櫃的搗頭如蒜。
“好,儘快去提錢吧。開工也抓緊些,我們過完年,就要。”
“使得,使得!磁州離汴京城不算太遠,現下去取料,來得及。”
邵清告辭後,掌櫃的捧著錢契,興衝衝地走入後院,對著一個二十來歲的男子道“少東家請過目,今日開了個大張。”
男子瞥一眼契紙,又將目光落回自己手上正在把玩的匕首上,微有些落寞道“大宋最好的鐵石,就數我們磁州的了,卻也難以冷鍛,也就打個鍋子還行。這把絕非凡品的刀,不知是用的何處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