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隋以來,世人盛愛牡丹。
朕卻獨愛蓮。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皆有玉石之性,初涉人世,皆有赤子之心,奈何人世艱難,汙垢難堪。
有些人,經世事風雨打磨,雖不失初心,卻亦已棱角儘失,開始懂得圓滑處事,知道順從於自然,以勢謀業。
而魏征魏玄成,如汙泥中白蓮,雖經亂事顛沛,仍不失初心,執意於真性,以本性侍君。
朕每每聞聽魏征之言,如火灼肌膚,雖疼痛難耐,但卻能去腐生肌,事後如沐春風……”
薑萬鈞繞了好大一個圈子,先是剽竊了愛蓮說中關於蓮花的讚美,然後又誇魏征就是他心目中的蓮花。
接著才公布考題,讓大家發揚君子之風,給曆朝末代帝王寫一道奏疏,針砭時弊,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嘗試挽回帝國的頹勢,挽救帝國於為難。
除此之外,薑萬鈞要求內閣以及偏殿等候的百官,以梅,蘭,秋,菊,以及蓮花為題,寫一篇文章。
薑萬鈞已經給他們提示了,“以物言誌”。
最終薑萬鈞會挑選出十篇,與考生們的試卷共同登載到報紙上。
為這次文人的盛會,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薑萬鈞其實變向的是給魏征等人一次機會,能不能把握得住就看他們自己了。
魏征感覺自己有點飄,他之前是皇上的一麵鏡子,現在又成了皇上口中的蓮花,就連被皇上小小埋怨一下,說他的諫言如同火灼,他也覺得渾身舒坦。
當臣子的,當到他這份上,他真不知道還有什麼不知足的了。
彆人都提起筆準備博一個彩頭,魏征卻沒有動筆的意思。
隻要他動筆,十個名額中必有他一席之地,因為他是百官之首。
“魏大人,陛下召您過去。”宮寧邁著小碎步,輕手輕腳走到近前道。
“知道是什麼事嗎?”
“奴婢不知,也不該奴婢多問。”
“嗯,前頭帶路吧。”魏征對宮寧的回答很滿意。
“是。”
此時薑萬鈞已經從禦座上走了下來,他沒有去看十位考生是怎麼答題的,也不想坐在顯眼的地方,讓人一抬頭就能看到,他覺得自己多少還是要保留一些神秘感比較好。
薑萬鈞注意到魏征沒有動筆,就猜到了魏征不打算參與這次評比。
不參加可以,但不能影響到彆人,他坐在那不動筆,其他人怎麼辦?
所以叫過來陪自己說說話吧!
薑萬鈞挨個畫師看了一圈,這些畫師作的畫,還是有些誇大的成分。與薑萬鈞想象中的素描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或許隻能通過服飾知道畫的是誰。
沒辦法,薑萬鈞隻能親自動手了,在後世,他隻是業餘水平,可在現在,在人物素描上絕對夠用了。
他至少可以保證一點,畫出來的人,彆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畫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