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陛下,大戰之後恐怕會有大災啊!”魏征已經接到河西急奏,開春之後,河西根本沒有降雨。
照這樣下去,河西定會出現巨大的糧食缺口,巴蜀的糧食可能都要補進去。
而關中的糧食勉強隻夠自給自足的,不可能有什麼剩餘。
大寧以外的地方,隨著各地爆發大規模戰爭,百姓也沒辦法安心種地,如此一來等到了秋天,大半個天下都會絕收。
大寧的糧食儲備看上去還算充足,然而一旦難民潮大量湧入,糧食未必夠用,不能不防。
說起來,這個時機發動對南梁的戰爭真不太合適,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魏征提都不會提這一茬。
大寧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準備了一個冬天,不可能再拖下去。
若不趁著李唐自顧不暇趕緊收拾了南梁蕭銑,一旦蕭銑與李唐聯合起來,大寧以後就不得安寧了。
“朕心裡有數,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嚴查各地不法之事,天災不可怕,人禍不可不防。”
“是。”魏征知道皇上指的是誰,無非是那些暗戳戳搞小動作的世家。
薑萬鈞心裡明鏡一樣,隨著大寧開始對外大規模用兵,不少躲在暗地裡的宵小之輩又要跳出來刷存在感了。
借天災之名,大肆宣揚說這都是他薑萬鈞的錯,是上天在示警雲雲。
嘴上嚷嚷著大義,心裡頭想的全是生意,無非是想趁機從薑萬鈞手上扣一塊權利罷了。
以前薑萬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說,外敵不可怕,內部敵人才是最大的敵人。
現在他明白了,外敵很多時候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與仇恨無關。
但是內鬼不僅追求利益,他們更恨不能將你挫骨揚灰,隻有這樣,他們才會心安。
麵對這種情況,有人會失去理智,但薑萬鈞不會。
他清楚,失與得之間不能隻看眼前的利益,要長遠考慮。
從長遠來看,內部敵人是可以“馴化”的,“外敵”卻不能。
不過無論內敵還是外敵,偶爾可以吃一些虧,但這是過程,絕對不能當成結果,更不能讓其變成結果。
韜光養晦,“韜光”是為了“養晦”,“韜光”是過程。
扮豬吃老虎,“扮豬”是為了吃老虎,“扮豬”是過程,要是扮著扮著真成豬了,那特麼就完蛋了。
薑萬鈞能想明白這些,但是有些人卻想不明白。
比如此時的蕭銑。
前方已經打成了一鍋粥,蕭銑卻顧不上去管前方的戰事,反而在排除異己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蕭銑想來,大寧是外敵,哪怕占了他的地盤,搶了他的錢糧,那都不算事。
隻要他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就算將來當了俘虜,他也是最大的“俘虜”。
可如果他被內部敵人給鏟翻在地,那他就不是皇帝了,到時候他就會像楊廣一樣,死的時候想擺個好看的姿勢都不行。
楊廣當時想飲毒酒自儘,保留最後一份顏麵,但叛軍卻不同意,最後將其勒死,連白綾都沒,想起都覺得淒涼。
蕭銑絕不允許自己淪落到楊廣那樣的下場,為了防止被身邊人出賣,蕭銑采用高壓政策,動輒便刀斧加身,兩個月不到,死在前方戰場上的將帥還沒有死在蕭銑手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