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再說另一邊的薑萬鈞,一路疾馳,花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了五原。
一千多公裡,僅用了半個月時間,這個速度已經不算慢了。
五原縣,坐落在陰山腳下,據說呂布便是五原人。
之前白山和李靖二人曾打下過這裡,但考慮到實力不足後來又退了出去。
如今大寧再打下這裡可沒打算再讓出去。
後世有一種說法,說這陰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分界線,強大的中原王朝斷然不能丟了陰山這道屏障。
薑萬鈞深以為然。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出自南北朝樂府詩《敕勒川》,描寫的就是這裡。
五原這個古老的地名源於夏朝,後來被匈奴所占。
強秦曾派蒙恬收複了這裡,迫使匈奴北退,從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馬”。
等到秦失其鹿,中原大亂,匈奴再次占領了這裡,直到漢武帝再次收複。
西漢末年丟掉這裡,東漢光武帝收複。
東漢末年又丟掉……
五原,見證了中原王朝的興衰榮辱,也見證了世代的變遷……
薑萬鈞將文武官員召集到了一起,見見麵,同時聊聊當前的局勢,交換一些看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大寧現在的形勢一片大好,但薑萬鈞不敢有絲毫懈怠。
大寧和李唐不同。
李唐最大的問題在於從一開始便想要走捷徑。
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這一步,就是想要占據正統的名分。向外界表明,李唐是從前隋手上接過來的政權,是名正言順的。而其他諸侯不一樣,其他人全是反賊。
這是李唐走的第一條捷徑。
李唐走的第二條捷徑便是,幾乎完全繼承了前隋的製度,改變很小。
當然,這不能說有錯,有時候胡亂改還不如不改。
可是因為繼承了前隋的“遺產”,以至於李唐現在擁有一個龐大的貴族利益集團。
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可以是李唐的擁躉,但也可以是李唐的負擔。
明明是一個新建立起來的王朝,但卻讓人看不到一點朝氣,反而像耄耋之年的老人。
很多弊政無法根除,甚至還要小心“嗬護”著,否則會觸犯到某些既得利益者。
李唐走的第三條捷徑是,打天下,不去治理天下。
不是說一點都不去管,李唐做的是隻要維持前隋時期的穩定就好,李淵沒想過要求更多。
在李淵看來,這個世界隻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亂”,一種是“穩”。
隻要“穩”,剩下的都可以慢慢來,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考慮如何治理,省得費心費力治理好了,亂子一起又都給打亂了。
因為走了三條捷徑,使得李唐一開始發展相當迅猛。
貴族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證的前提下,他們願意讓李淵來當他們的代理人。
而百姓,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想法,也不敢想。
對前隋有不滿,可是前隋都已經滅亡了。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生逢亂世,他們哪還敢要求更多?
所以就給了李淵可乘之機。
隻要李唐能夠趕緊結束這亂世,百姓並不在意李淵是不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