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站在渭水橋上,薑萬鈞和魏征一個在說,一個在聽,兩人配合得相當默契。
太陽西斜,宮寧過來為薑萬鈞和魏征披上了大衣,又送來一壺熱茶。
喝著茶,看著風景,彆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兩人站在橋上看風景,而在渭水畔看風景的人也正在看著兩人。
李秀寧到達長安後,沒有急著去見大寧的皇帝,而是來到城南道觀來見她的師父慧慈居士。
兩人十幾年前便認識了,那時候的李秀寧還是一個孩子。
一晃過了這麼多年,很多東西已經是物是人非。
“哼!一個皇上,一個宰相,堵在橋上,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害得百姓不得不繞行……”李秀寧一開口,滿滿的怨念。
不過薑萬鈞和魏征的確把路給堵上了,往來百姓不得不走另一個城門。
聽到李秀寧的抱怨,慧慈居士笑了笑,“百姓都不著急,你跟著操什麼心?陛下好不容易出來散散心,百姓巴不得能多看上兩眼。”
她豈能聽不出來,自己的弟子口中的“橋”,可是大有深意,此“橋”非彼“橋”。
大寧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但偏偏卡在那裡不進不退把李唐晾在那,著實讓人難受。不過這種事,不是幾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
李秀寧跺了跺腳,“師父,你變了。”
當年楊廣活著的時候,數次召師父進宮,都被師父回絕了,後來逼不得已遠走河西,直到年初才回來。以前的慧慈居士對權貴可是相當不屑的,何時這般維護過?
“師父這叫‘與時俱進’,這四個字也是皇上說的。你沒發現長安的百姓變得乾淨了嗎?”
“衣裳是新了,心卻都黑了。我父皇在長安的時候,有多少人獲得過實惠?百姓也就算了,那些……哼!臟心爛肺。”李秀寧回到長安,感觸最深的便是,在這裡已經看不到李唐殘留的影子。據說有些權貴為了迎合大寧皇帝,連門額都換了,以示與過去割裂開來。
當然李秀寧這話說得有失公允,李淵的皇位是由隋帝楊侑禪位而來,為了收買人心,前隋的爵位,李淵沒有廢除。更何況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李淵的支持者,為大唐的建立是做出過貢獻的。
但大寧入主關中之後,當年那些什麼國公,郡公的,根本不被大寧所承認,門額上再頂著“國公府”的匾額,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
城頭的旗子都換了顏色,皇宮裡住進去了新主人,他們又說什麼了?
李秀寧心中怨氣,慧慈居士是能夠理解的,但她該說的還是要說。
“你是不是以為,是百姓背叛了唐皇?”
“不是嗎?”李秀寧雖然有點心虛,但還是強裝鎮定反問道。
“如果唐皇也如同你這般想,那你們的眼界就太狹義了。
知道前幾天寧皇在佛門大考上是如何說的嗎?‘背叛’和‘出賣’並不能等同起來,‘背叛’在很多時候隻是一種選擇,未必就一定是錯誤的。
若有人背叛了‘邪惡’,‘善良’會為他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