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被長孫皇後一頓嚇唬,整個長孫府上一下子變得特彆安靜,下人走路像幽靈,說話都不敢大聲。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噤若寒蟬”。
其實按照長孫皇後原本的計劃,她是不打算在宮外留宿的。
皇上還在宮裡,她若在宮外逗留的時間長了,不僅容易傳閒話,也會給後宮的女人創造可乘之機。另外“小骨頭”雖然有奶娘照顧,但終究讓她放心不下。
然而出宮的時候被褚遂良鬨了那麼一出,她若就這麼回去那多沒麵子。
她可以不追究褚遂良的過錯,但薑萬鈞必須有所表示才行……
再說另一邊的薑萬鈞,今天拿到朝堂上討論的事情有好幾個議題。
內閣主要拿出來兩個議題,一個是皇帝行宮該如何處置;另一個議題是逗留京城的士子這麼多,要不要舉辦第二次掄才大典。
薑萬鈞的意思是將行宮全都賣掉,他又不會去住,每年維護成本卻極高,實在是有些浪費。
那些行宮的位置都不錯,很多富商願意花重金購買,薑萬鈞認為不如賣掉。
然而內閣討論過後認為應該保留,他們一方麵擔心皇上反悔,到時候還會花費巨資重新建造;另一方麵則是覺得行宮代表的是皇上的臉麵,讓富商住進去成何體統?
彆說薑萬鈞這個皇帝,就是下邊的大臣也不止一套宅院。
百官大部分是比較傾向於支持內閣的決定,薑萬鈞無奈之下,決定將行宮送給李綱用來辦學之用。
既然“賣”顯得丟臉,那他這個當皇帝的隻能假裝大度了。
這下沒有人再站出來反對了。
接下來是關於第二次掄才大典的議題。
內閣以為應該“乘勝追擊”,擴大在士林中的影響力,將人才全部籠絡過來。
薑萬鈞並不讚成,他有自己的考量。
他搞掄才大典的真實用意是扶持寒門子弟,而不是為那些世家子弟開辟更多的上升渠道。
不過這些話薑萬鈞隻能藏在心裡,朝堂之上九成以上都不是寒門,他說出來不利於團結。
薑萬鈞沒有明著拒絕舉辦第二次掄才大典,但他提出了一項改革的建議。
先由各郡縣組織考試進行遴選,擇優晉級,來京城參加複試。
這樣考生便不需要來京城參加初試,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複試在京舉行,殿試還是老規矩,由他這個當皇帝的親自主持。
這樣一改,看似改動不大,但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卻不少。
尤其薑萬鈞提出來,各郡縣可以自主出題。
薑萬鈞的提議得到了百官們的一致支持。
將初試下放,也就意味著下邊的官員手上的權柄增加了。
誰不想桃李滿天下,門生遍地?
李綱對此也沒有意見,上一次掄才大典他真是忙壞了。如果舉行第二次掄才大典,搞不好可能會有上萬考生湧進長安,到時候他就算累吐血也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