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寧,皇上已經做到了這種程度,任何人都要想一想自己該如何自處了。
凡是跟不上皇上的腳步的人,都將會被丟棄,皇後,宰相,也都不能例外。
這讓長孫覺得有些煩躁,就好像皇上隨時都可能拋下眾人飛升仙界,而她卻隻是蠅營狗苟的凡人。
皇上如果是神,皇後怎麼可以是凡人呢?
此時的魏征也很煩躁,在帝國繼承人的問題上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之前還極力反對的人,現在改口說什麼,“立賢”也沒什麼不好。
之前與其說他們是擔心諸位皇子陷入奪嫡之爭對國家不利,不如說他們擔心世家的根基被破壞,立嫡立長可以保證世家的傳承不至於出現變故。
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隻要把皇家從世家裡摘出去,冠以“神聖”之名,那麼就影響不到世家的繼承人製度了。
甚至有人會想,皇子中“誰賢誰不賢”,還不是他們說了算,到時候自然是誰對他們有利,誰就是“賢良”。
但魏征知道,皇上是不會給他們插手的機會的。
讓魏征煩躁的是關於“奴隸”的問題,他是讚成廢除奴籍的,但阻力非常大。
魏征不得不一再讓步,最後隻是為廢除奴籍保留了一種可能。
所有“奴籍”必須登記造冊,沒有登記造冊的人,會被官府沒收。
魏征這是跟皇上學的,隻要有跡可循就好,最怕的就是兩眼一抹黑,想解決都沒地方入手。
對於這個結果,魏征是不滿意的,可他也沒辦法。
正如戶部官員所說,想要派人去調查,可派下去的人都是不支持你的,你還能期望他幫你做事嗎?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這種話魏征以前聽到會嗤之以鼻。
但是現在,魏征不得不承認,這句話是“真理”。
以前有皇上給他做後盾,他感覺隻要想做,就沒有什麼事是做不成的。現在他才理解,皇上的難處。
既然奴籍保留,那麼河西的事情處理起來也就沒那麼複雜了,長孫無忌有錯,但也有功勞,功過相抵吧!
儘管有人想要對長孫無忌下絆子,但是被魏征阻止了。
魏征提議讓長孫無忌回河西主持大局,同樣也被人阻止了。
最終內閣決定調高士廉去河西,褚遂良去漢中。
內閣本想將結果先呈報給皇上,但卻被告知,皇上不在宮內……
政和殿內,爐火燒得正旺。
長孫皇後抱著小骨朵,端坐在主位上,賢妃和德妃一左一右。
下首位子是蕭嬪,對麵是小蘭。
在屋地中間,站著二十幾人,有六局主事,有二十四司的主事。
宮寧站在門口,垂手而立,他身份特殊,隻需要帶耳朵聽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