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公主殿下,河麵上的艦船開始調頭了。”房玄齡一直都在留意著河麵上的動靜。
此時岸上的其他人也有不少人發現了異常,可惜三位主官,一個還在船上,岸上的兩位裝聾作啞,下頭人一時間也摸不清頭腦,最後眼睜睜看著河麵上的三艘艦船,順流而下消失在夜色中。
一直到看不見船上火把的光亮,李秀寧這才收回視線,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提出來要帶她走,顯然是希望她繼續留在大寧。
“待我換一身衣裳,就由你們二人押送我去見皇上吧!”李秀寧不知不覺,已經改變了稱呼,不再稱呼薑萬鈞為“寧皇”。
“殿下,放尉遲敬德等人離開是我們的決定,與殿下無關。等下軍中便會啟動應急機製,一麵向上級彙報,一麵接管軍隊。所以‘押送’殿下的任務,我和克明可能無能為力了。”
“哼!皇上之前還誇下海口說軍中的管理體係多麼的完善,我看也就是那麼回事吧。”李秀寧一臉傲嬌道。
房玄齡有點臉紅,這事還真不能怪皇上,軍中三位主官一起“變節”,再完善的體係也無能為力啊!既要保證戰時軍中主官的權威性,又要具備糾錯的機製,那就必須做出取舍。
其實說白了,寧軍的這一套體係,根本就不是給不值得信任的人準備的,所以皇上不可能像防賊一樣防備著軍中的將領。
不過話說回來,李秀寧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
“是我等辜負了聖上的信任……”杜如晦這會兒已經恢複了冷靜。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直到這一刻,他才發覺,其實處在現在這個位子上,他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
真要追根溯源,是皇上錯了,皇上不該將他們放在現在這個位置上。
但於公於私,他們都不能怪皇上。
倘若皇上換一個人負責這裡的事,李世民斷然沒有逃走的可能,甚至很可能在八牛弩的一輪齊射中葬身水底。
那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嗎?
月光下,李世民站在甲板上,臉上難掩心中的激動。
尉遲敬德和柴紹兩人均得到了重賞,他一開始都沒想到會如此順利。
當然,他清楚,這裡邊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有李秀寧都是出了大力的,否則光憑柴紹這個接應,李世民絕對逃不出來。
隻是冷靜下來後的李世民又有些想不通了,薑萬鈞將難民安置地點設在了洛水的下遊,還安排了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三人負責,這是不是太巧了?
有那麼一瞬間,李世民甚至懷疑自己內部出現了叛徒,可他的具體計劃知道的人很少,尉遲敬德也是在見到柴紹後才知道的。
“敬德,你在長安這兩年多,一定增長了不少見識,不如坐下來與朕說一說。”李世民現在內心滾燙,恨不能立即飛到遼東,然後開始打造他理想中的大唐。
可是現在急也沒有用,此去遼東山高路遠水長……
“陛下,臣這兩年多,一直在大寧軍中效力,對外頭的事了解的不多。”尉遲敬德謙虛道。
他現在還有些摸不準狀況,裴寂,封德彝,竇抗這些人都跟聽話的小學生似的,乖乖坐在那,還有太上皇,端著茶碗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祭奠“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