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一場秋雨,淅淅瀝瀝下了兩天還沒有停,整個長安城的大街上看不到多少撐傘的人,有人戴著鬥笠,有人穿著雨披,還有的人乾脆就光著個腦袋在雨中疾行……
沒有彩色油紙傘點綴的街頭是沒有靈魂的,灰蒙蒙的一片,人如鬼魅,就連從酒肆裡傳出來的歌女的唱腔都多了幾分哀怨……
倭國的使團被趕出了長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的使節緊張到了極點。
由高句麗牽頭,將另外兩國的副使邀請了出來,坐到一起準備商量商量對策。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個消息,搞了高句麗和百濟一個措手不及。
新羅已經決定送金德曼和金勝曼兩姐妹入宮了,這個決定並不是臨時起意,使團在離開新羅之前,新羅王就有過相應的安排,不過當時並未打算將兩姐妹都留在長安。
新羅王的想法是將侄女金勝曼留下,將女兒金德曼帶回新羅。
然而使團到了長安後才發現,情況有變,金勝曼還不夠成熟穩重,根本無法勝任。
可若將王女金德曼留下,那麼金勝曼帶不帶回新羅意義就不大了,更何況,留下一人,在這長安裡沒有個照應,獨木難支。
所以最終,使團以及兩姐妹商議後共同做出決定,兩人同時留下。
得知這個消息,高句麗使節臉都綠了。
在來長安的路上,高句麗使節還試探著為自家王子向新羅提親,百濟那邊也有類似的想法。當時新羅使節可是一點口風都沒有透漏,現在突然來了這麼一出,這不是耍他們嗎?
麵對高句麗的責問,新羅一點都不怵他們,新羅在路上的確有所隱瞞,但高句麗和百濟也一樣沒有說實話。
高句麗還不是在和突厥人進行暗中聯絡,如果不是突厥人那邊突然翻臉,高句麗也不會嚇成這樣。
百濟那邊同樣不老實,對倭國言聽計從,如今倭國被大寧“禮送出境”,百濟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這才重視起與高句麗和新羅這兩位“盟友”來。
而新羅則不一樣,他們原本可以不參與,但正是因為新羅王高瞻遠矚,顧全大局,這才願意與高句麗和百濟“結盟”。
新羅與大寧的關係,高句麗和百濟事先是知道的,現在無非是稍微往前走了一小步,這並不影響大局,怎麼能說新羅背信棄義呢?
會談的氣氛變得有些壓抑,此時樓上傳來一陣騷亂。
沉重的車輪碾壓在石板路上,發出隆隆的聲響……
不少人聽到動靜趕緊跑到窗台前向外觀望,隻見六門“大將軍炮”一字排開,正被馬拖著在街上行駛。
“快看,霍將軍去城外演練回來了。”
“這個就是‘大將軍炮’啊,像煙囪……”
眾人的議論聲隨著整齊的馬蹄聲傳來戛然而止,細雨中,“搖曳”著的“薑”字旗,已經表明了對方的身份,大寧“龍衛”,這是一支比禁軍的規格更高一個層次的存在。
馬蹄聲遠去,“大將軍炮”也消失在雨霧中……
剛剛還劍拔弩張,誰也不肯服軟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使節,這一刻全都熄火了。
“大將軍炮”數噸重的重量,仿佛壓在他們的腦袋上,讓他們感覺到呼吸都困難。
“突厥人已經被大寧嚇破膽了,唉,本以為他們可以整合草原上的力量,以寬闊的草原為依托,采用狼群戰術,拖住大寧的腳步。可惜,狼神的子孫學會了搖尾乞憐……”高句麗人諷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