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先生,你想將自己的平生所學傳承下去嗎?”薑萬鈞又看向李綱。
“臣自然是想的,陛下曾說要‘為往聖繼絕學’,臣願將其當成畢生之誌。”
“朕又何嘗不想大寧的江山,千秋萬代,與日月同輝呢!
所以,世家想要的,想追求的,朕並不覺得有問題。
你們以為朕推行的種種政策,是對世家的限製,抑製了世家發展壯大。
要朕說啊!是你們的格局太小,眼界太窄,心氣又太盛。”
“還請陛下明示。”
“曆史就擺在那裡,你們每一家曾經都輝煌過,在你們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中幾乎全部出自你們門下。”薑萬鈞說著看向柳勳。
柳氏先祖起自春秋的“柳下惠”展禽,柳姓和展姓因此應運而生。
西晉“永嘉之亂”後,河東柳氏分為淮西“西眷”和襄陽的“東眷”兩支。
西眷柳氏在西魏、北周備受重用,幾乎在同一時期,東眷柳氏則在南朝風雲一時。
隋一統天下後,柳氏也成了名門世族。
其他那些家族也都差不多,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宰相輩出。
“可是你們自己想一想,倘若讓你們世家重新站上巔峰,你們又能做什麼?你們能建造出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嗎?
不能。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南朝(宋、齊、梁、陳),前隋……相繼成為了曆史,證明你們的路走不通……”
“陛下明鑒,此非世家之過,國無聖君,就算聖人複生,也不能建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崔禮等人躬身一禮道。
聖人在世的時候都無法做到三代之治那種程度,他們世家又能有什麼辦法?
“三代之治”可以說是,所有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的執念。
偏偏如何實現“三代之治”卻成了最大的難題,聖人,先賢提出了很多“設想”,可是他們自己都沒能有機會驗證,後人更是一次又一次碰壁。
也正因為如此,東漢之後,從魏晉開始,文人徹底陷入了迷茫之中,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走了,魏晉之風的誕生,便是最好的例證。
前隋的大一統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影響卻是深遠的,尤其對於許多文人來說,他們似乎又看到了曙光,魏征,李綱等人便是最早見到“曙光”的人。
“你們還不醒悟嗎?唯有聖君,才能帶領所有人建造太平盛世。”魏征手執笏板,指著崔禮等人高聲斷喝道。
“就是,如今聖君就在眼前,你們做不到,但是陛下能。”程咬金緊隨其後跳了出來。
魏征想好的說詞,被程咬金這一打岔,有點說不下去了,稍微停頓了一下。
程咬金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大寧的百姓日以繼夜的勞作;大寧的將士們在前方浴血奮戰;大寧的百官每日處理的公文一車一車的往出運;就連陛下每天都要批閱奏折到深夜……
你們卻想坐享其成,是不是太貪心了一點?”
程咬金瞪著一雙大眼睛,緊緊盯著崔禮,就是這個老家夥看不起自己,當初還提議將他媳婦許配給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