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邊記錄了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同時也記錄了對未來一年的展望。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
前兩年的內閣工作報告還能刊登到報紙上,今年不行了,隨著大寧收複了洛陽,許多地方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就算將一份報紙上所有的版麵都留給內閣,報紙依然刊登不下。
所以從今年開始,內閣的工作報告將單獨成刊發行。
魏征做的工作總結,薑萬鈞已經審閱過,出於保密的需要,他還在一些地方進行修改。
其他人聽得很仔細,尤其對於第一次參加國宴的嘉賓來說,內閣工作報告十分詳儘。
新生兒有多少,土地有多少,糧食產量是多少,稅收是多少,鋼鐵產量有多少……
修了多少路,開鑿了多少水渠,建了多少水車,建了多少學校……
大型項目的建設進度,還有各方麵的財政支出等等。
從遼東來的,杜正倫和溫彥博兩人,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如此詳儘的工作報告。
有些東西他們以前都沒關注過,就比如這“百姓可支配收入”,還有“就業率”等等,聽上去就很“高大上”,通過這個數據,各郡縣的發展狀況一目了然。
不過從這份報告中,還可以讓人敏銳的察覺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家占有的財富實在是驚人。
世家占人口比例不到一成,但所擁有的財富卻是七成以上。這還是在大寧皇帝極力遏製的情況下。
見人們一臉驚訝,薑萬鈞心裡頭笑了笑。
薑萬鈞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不反對世家賺取財富,但必須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違法”隻是一個底線,最多可以解釋為不是一個壞人,但並等於說他們是好人。
“不違法”就是好人,這是偷換概念。
尤其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影響力後,如果道德水準一直停留在底線上,那就是“德不配位”。
“倉廩足而知禮儀”,通常被解釋成,百姓的糧倉充足才能知道禮儀。
可問題是,世家的糧倉已經充足到不能再充足了,串錢串子的繩子都爛了,糧食也都發了黴,可是他們知道禮儀了嗎?
如果他們都做不到,又憑什麼要百姓“知禮儀”?
這是不是太滑稽了?
若是他們不能更嚴格的要求自己,那便是“德不配位”,薑萬鈞便不會重用他們。
“世家不交稅,那麼國庫就要空一大半?”長孫皇後沒想到會這麼般嚴重,忘了“不乾政”的宗旨,忍不住感歎道。
“哼!比你想的更嚴重,不要忘了少府。”事實上,在這份報告裡,隱去了一部分信息,比如少府納稅已經達到了整個大寧的兩成,比如少府裡的錢比那些世家還要多。世家與百姓之間的比例是七比三,但如果算上少府,比重會下降一些。不過薑萬鈞自然明白“財不外露”道理,所以沒有讓魏征統計在裡邊。
正是因為少府的存在,薑萬鈞才有底氣與世家正麵硬剛。
按照曆朝曆代的慣例,國庫中的錢,其中至少有兩到三成是要交給皇上來支配的。
有些昏庸的皇上,能把國庫裡的一半的錢都拿來揮霍。
而在大寧,薑萬鈞沒有動國庫裡的一分錢,不僅如此,少府還要向國庫納稅,同時還要養活軍隊和軍屬。
倘若,世家不納稅,薑萬鈞手上的少府也不納稅,國庫要養活軍隊,還要供皇家開銷。大寧的國庫直接就破產了。
彆說修路,開渠,建學校,就是對外用兵都籌備不齊糧草。
這是許多朝代麵臨的最大難題,錢怎麼都不夠用,如果再碰上一個腦子不正常的皇帝,王朝將一直處在一種亞健康狀態。
能堅持兩、三百年,已經是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