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方和趙離兩人姍姍來遲,薑萬鈞為兩人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
草原各部落在兩人的彈壓下,紛紛向大寧表示了臣服。
薑萬鈞假裝沒有看到鐵勒部落的首領和李世民眉來眼去的,為了民族融合,為了下一代,薑萬鈞代替長孫皇後,向草原索要了十萬適齡女子。
薑萬鈞給白山的秘旨中也是這麼交代的,他可以不要那些金銀珠寶,人必須帶回來。
軍中那些糙漢子都到了成家的年齡,少府會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鼓勵大家迎娶外族女子。薑萬鈞還承諾在合適的時候,會賜予一些女子“薑”姓……
天津城熱鬨了將近一個月,長孫皇後信,開始的時候隔三差五來一封,後來是一天一封……
薑萬鈞終於決定動身返程,再不動身,夏天就要過去了,更何況李秀寧也有了身孕……
程咬金帶著人拖著大將軍炮繞城三周,好好在歡送的賓客麵前顯擺了一把,這才與聖駕彙合,啟程踏上返京之路。
隨著聖駕走遠,李世民戀戀不舍收回了視線,他也該回遼東了。
出來的時候,他沒想過在天津逗留這麼久,他又不是受虐狂,喜歡磕頭。
但當他發現在薑萬鈞身邊可以學習到很多治國理政的經驗後,他把尉遲敬德和李績都趕回了遼東,堅決要留在天津“服侍”皇上,誰也攔不住。
大半個月下來,李世民都快習慣自己身份了。
與各路使節寒暄了幾句,李世民回到了自己隊伍中。
“殿下……”馬周合上筆記,雙手捧到了李世民麵前。
這些天,李世民會將每天的見聞說給馬周聽,要馬周記錄下來。
現在已經記錄了厚厚的一本,有幾十萬字。
李世民輕輕撫摸著書頁,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有喜悅,有遺憾……
“聽說陛下的言行會有專人記錄整理,那將是一筆多麼寶貴的財富啊!”李世民感慨萬千道。
“臣在長安時也聽人說了,不僅是寧皇,內閣宰相的言行也都有人記錄。可惜,臣身份低微,無緣得見。”馬周這些日子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未來,這些知識他都會交給世子。這他為人臣,為人師的本分。
“記住,不得外傳。”李世民說著將日記又塞到了馬周的手上。
“是。”馬周知道輕重。
“經過這些天了解,你覺得皇上是一個怎樣的人?”李世民心中有自己的判斷,不過他想聽聽馬周的看法。
“臣愚鈍,實在不知該怎麼說,看不透,就好像,就好像海市蜃樓。”馬周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大寧的皇帝,他隻能說,那位年輕的皇帝,知識涉獵太廣泛了,佛,道,儒,諸子百家的學說都被引用過。
有些話,馬周至今還沒有找到出處,隻能留待以後補上。
就比如這“海市蜃樓”一詞,馬周就不知道出處。
“與這樣的人為敵,實在是不智。”李世民搖了搖頭,“算了,上車吧!”
李世民現在心裡一點底都沒有,李績的計劃不可謂不周密,可終究受限於凡人的力量。
以前常聽人說,“大羅金仙來了也無能為力”,可如果大羅金仙真來了怎麼辦?
李世民在心裡暗自下定決心,如果此戰敗了,薑萬鈞隻要還活著,他此生便放棄再與薑萬鈞較量。和一位注定要被人供奉的神靈作對,太需要勇氣了。
上了馬車,馬周向李世民彙報起這一陣子李績那邊的準備情況。
一切進展都很順利,願意追隨李世民的人非常多,草原上鐵勒部最積極。
樹大招風,鐵勒部現在很危險。
草原上經過小半年的混戰,鐵勒部的勢力極速膨脹,如果沒有大寧在一旁虎視眈眈,鐵勒完全可以統一草原各部。
可惜,麵對大寧,鐵勒沒有那個膽量。所以當李績的信使找到他們的時候,鐵勒部當即表示願意追隨李世民。
有了鐵勒部的支持,李世民手中一下子多出來二十萬精銳。
不過李世民對鐵勒部的要求並不高,隻需要鐵勒部牽製住丘行恭和丘孝恭兩兄弟就好。
這一次高句麗也同意合作了。
事實上高句麗根本沒得選,等到李世民撤出遼東之後,寧軍便會入場,高句麗隻剩下反抗一條路。
“殿下,要聯係西突厥嗎?”馬周大致了解李績的計劃,知道西突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李世民要做兩手準備,假設他贏了,他要防備西突厥趁勢東進,侵占河西。
倘若他輸了,他隻能繼續西進,而到那時,西突厥將是他第一個要對付的敵人。
所以無論怎麼看,都必須重視西突厥,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還不到時候,先不要聯係西突厥。”李世民的計劃是,當他到達居延海之後再告訴西突厥自己的目的。
到時候,西突厥就算想要向大寧通風報信也晚了,隻能乖乖配合。
“殿下,高句麗會不會故意走漏風聲,逼我們與大寧死戰,他們好漁翁得利?”馬周現在看誰都可疑。
“無妨,高句麗人的話,皇上是不會信的。孤真正擔心的,唉……”隨著李世民接觸薑萬鈞時間久了,他有些不自信了。
能不能贏薑萬鈞他沒有信心,贏了之後該如何麵對新的局麵他也沒有信心。
輸了他自然沒話說,隻能西進。
可如果贏了呢?
草原上的鐵勒,東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
西邊的西突厥,吐蕃等等。
眼下大寧的敵人,搖身一變都可能變成他的敵人。
不僅如此,中原百姓又會有多少人支持他?
曾經大寧製定的國策要不要改變?
李世民心裡其實明鏡一樣,他完勝的幾率非常非常小。李績製定的計劃中,甚至就沒提怎麼打進中原,攻入長安。
所謂的勝利,隻不過是占據整個河西,然後隔著黃河與大寧進行長期對峙。
如果不能打進中原,在河西當皇帝和在西域某個地方當皇帝有什麼區彆呢?
因為背信棄義,反而會留下一世罵名,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