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猜測,燕王會保持觀望,陛下勝,他會趁機繼續西進。陛下若,咳咳!燕王會折返回來,圖謀河西。”李靖把“敗”字給吞了。
薑萬鈞倒是不那麼在意,勝負有什麼不能說的。
“藥師太保守了,李世民如果想要利益最大化,觀望隻會錯失良機。
無論哪一方最終獲勝,李世民都占不到太多便宜。
朕若贏了,豈能讓他站穩西域?
同樣道理,西突厥和吐蕃贏了,會讓出河西給他嗎?
都不可能,他隻能靠實力去搶。
越早下場,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
就在薑萬鈞與李靖密謀的時候,李世民與李績兩人也在商量接下來要怎麼走。
李世民已經在西進伊吾的問題上與李績達成了共識,李績其實對去哪根本不在意,也沒辦法在意。
這麼多年顛沛流離下來,李績是一刻安穩日子都沒過過,早已經是身心疲憊。
他現在隻想找一個可以立足的地方,地方可以不大,也可以不富饒,但不能還是臨時住所,那他就要瘋了。
“懋功啊,孤是不是錯了?”李世民每每想起自己當初逃出洛陽時的情景,就感覺特彆煩躁。似乎從那一刻起,他就落入了一個圈套,無論他怎麼掙紮,都無法掙脫。
“殿下,臣也是不久前才發現的一個問題。”
“哦?什麼問題?”
“殿下,倘若這一次大寧輸了,局勢可能對我們非常不利。”李績之前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受到馬周的提醒。
“說說你的理由。”李世民坐直了身子。
“殿下,我們之所以會成為各方勢力拉攏合作的對象,是因為,上頭有一個強大的大寧。鐵勒,突厥殘部,西突厥,吐蕃,高昌,龜茲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所以他們才有合作的基礎。
可若大寧這個強大的敵人不存在了,那麼殿下就會成為他們首要目標,因為殿下是他們入主中原最大的競爭對手,除非殿下放棄入主中原……”李績也不想說出這麼傷人的話,可是他不得不說。
如果李世民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接下來製定的計劃,又會像之前一樣,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
當初剛到遼東的時候,遼東上下辛辛苦苦製定了未來幾年的發展計劃,結果勉強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因為各種原因停了下來。
後邊製定西進的計劃也是如此,變了又變,以至於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明天要乾嘛。
這樣的團隊怎麼可能有凝聚力呢?
李績在馬周離開居延海趕去張掖之前,兩人認真談起過這件事。
馬周的態度也是希望,遼東集團在放棄居延海後,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能再變來變去,否則人心就真散了。
李績非常同意馬周的觀點,所以在仔細思考過後,決定把話挑明。
現在繼續與大寧為敵已經不現實,若真放不下,到了西域認真經營個幾十年,再打回來就是了。
李績從不認為拚一個魚死網破是一件很光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