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顧走神的孔華,並沒有注意到李恪眼睛裡一閃而逝的厭惡。
如果可以選擇,李恪怎麼可能認一個見不得光的人當老師?
他之所以處處表現出對老師的尊敬,甚至在有旁人的時候,幾乎是對老師言聽計從,就是因為他已經打算將老師當成替死鬼了,這是祖父李淵教給他的。
李秀寧將李孝恭一行人送出城三十裡就停了下來,西去的隻是李淵的衣冠,至於李世民如何操辦,李秀寧不想再過問。現在這個結果,她已經非常滿意了。
李孝恭向李秀寧施了個禮,“昭妃娘娘可有什麼話要臣帶給唐皇?”
已經在大寧安家的李孝恭,早已經當自己是大寧的臣子了。
這些年他往來過西域多次,可以明顯感覺雙方之間的差距。
這種差距甚至已經超出了他能夠理解的範疇,兩邊的國力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
就看看在中原大地上,冒著滾滾濃煙飛馳的火車,和騾馬組成的車隊進行一比較就明白了,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隻可惜,火車現在還上不去高原,西寧是大寧鐵路係統最西邊的站點。
“本宮想說的,都寫在信裡了。”李秀寧沒有什麼要交代的。大寧與李唐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李秀寧左右不了大寧,也無法左右李唐,讓她說什麼?
“昭妃保重,臣告退。”李孝恭也是聰明人。
西邊這些年一直在打仗,而大寧正處在高速發展中,以長安為中心,長安周邊已經建成了八衛星城,關中人口超過了三百萬戶。
想要養活這麼多人,當然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否則這麼多人每天吃掉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現在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哪怕現在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大寧有今天,蒸汽機依然功不可沒。
地上跑的火車,海裡跑的輪船,工廠裡的動力係統,都離不開蒸汽機。
蒸汽機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解決了大寧缺少勞動力的窘境。
李孝恭騎在馬上,腦袋裡想著心事。
目送車隊遠去,李秀寧搓了搓臉,“皇上那邊有彆的安排嗎?”
見到李秀寧停下來,隨從暗自鬆了一口氣,他們真怕李秀寧腦子一熱,送過黃河。
“回娘娘,陛下之前有口諭來,說娘娘的車架不得過黃河。”
“還有呢?”
“沒有了。”
“那不回長安了,直接去洛陽。”李秀寧吩咐道。
長安一點意思都沒有,李秀寧更不喜歡留在西宮,都是一群怨婦,整個西宮裡,隻有她李秀寧為皇上生了一兒一女,剩下的,幾乎見不到皇上。
東宮楊淑妃那邊就不一樣了,孩子有十幾個,連皇後都羨慕。
“娘娘,不需要回宮梳理打扮一番嗎?”
“不用,就這樣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