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麵參數看,黑影聯盟艦隊的戰鬥力與普多拉德文明、銀心文明不是一個級彆,若是正常情況對戰,後者必能以大優勢取勝。
可如今的星空戰場卻是布滿天然蟲洞,熟悉地形的黑影聯盟使用蟲洞進行穿梭,然後製造以多打少的局麵。
他們將一千兩百億主力艦分成多個艦隊集群分布在星空各個角落,然後在交戰過程中,通過蟲洞逃脫、轉移等方式,或是規避普多拉德文明艦隊,或是集結百倍於對方的兵力對其進行圍攻。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意規避普多拉德號和星河號,采取先弱後強的戰術,先集中優勢兵力以最小的代價消滅大遠航組織裡的兜類文明、飛羽文明、賽德斯文明、斯塔尤文明艦隊,之後再對付噠雅文明、亞蘭文明、梅達莫文明艦隊。
等完成對這些文明艦隊的實際性殲滅,做到切實削弱對方有生力量之後,再集中絕對優勢的力量對付最難啃的銀心文明和普多拉德文明艦隊。
整個過程非常有計劃,戰術指揮水平也非常高。
一千兩百億戰艦組成的多個艦隊群仿佛變成了他們指揮官的手臂,當真是指哪打哪,需要犧牲的,他們也毫不猶豫去執行。
從指揮係統的效率和戰場反應速度上看,黑影聯盟做得比對麵好。倒不是說普多拉德文明和銀心文明等一眾文明不行,而是說他們湊在一起的時候,是每個文明都是自己的總指揮圈,做不到如同黑影聯盟那樣“令出於一”。
就比如,銀心文明雖然是此次出戰的幾個文明的代表,但他們要是說讓亞蘭文明艦隊犧牲自己去誘敵,那亞蘭文明首領肯定不同意。
銀心文明和普多拉德文明也是各自指揮各自的艦隊。
這是聯軍作戰的通病,就算到星際時代,但凡不是完全統一指揮,也必然有這種情況。
實際上原本黑影聯盟也有這種情況,因為他們也是多文明聯合體,但在生死存亡的生存壓力下,他們都妥協了。
種種因素合在一起,便讓黑影聯盟在戰爭之初,以T5級彆戰鬥力,硬生生將強於自己的敵人拖進了五五開之列。
可惜好景不長,在普多拉德文明和銀心文明群體展開戰場洗地策略之後,他們的地形優勢便沒有了。
勝利的天平開始向聯軍一側傾斜,而後隨著普多拉德文明的發力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眾然這個時候,像飛羽文明、斯塔尤文明、兜類文明這些文明的艦隊已經所剩無幾,但聯軍一方還是在兩艘特色科技旗艦帶領下,打出了碾壓性優勢。
戰損比從五五開,頃刻間扭轉成一比十甚至一比二十,隻能說普多拉德文明的常規戰力不愧是T0實力,若是這麼一直打下去,黑影聯盟必敗。
然而黑影聯盟卻展現出了星際文明的頑強,他們確實打不過聯軍,但卻沒有一直硬剛下去,在戰場出現一麵倒之後,其總指揮官便立刻下令讓剩下的艦隊向四麵八方散去。
或是散兵形式逃竄,或是以規整的艦隊規模。在脫離戰場之後,這些戰艦便會繼續聚合在一起,形成一支支艦隊,然後以遊擊的方式抵抗聯軍。
當然,就算是在遊擊之中,普多拉德和銀心文明聯軍也能以少勝多戰勝黑影聯盟。
按理說大會戰勝利之後,便要進入追亡逐北階段了,可聯軍發現黑影聯盟各個逃向星空的艦隊似乎有意引誘自己前往某個星域。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已經在星空地道戰上吃過一次虧,聯軍也有些忌憚。
普多拉德文明來到後啟星河係已經有三萬年,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收集各文明情報上,對星河係的各個星域實在沒有黑影聯盟那麼熟悉,大範圍區域的情況他們知道,可小到一個恒星係區域,他們就不清楚了。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這座星河係存在挺多天然蟲洞,這些天然蟲洞有長有短,但誰知道黑影聯盟會不會將他們連成一片。
將蟲洞打通在六級文明技術範疇裡是可行的,隻不過工程量大而已。
普多拉德文明經此一戰後也不禁在想,倘若黑影聯盟在自己到來之前就開始做這項工程,也未必不能完成。
在沒有打這場會戰之前,普多拉德文明其實也知道後啟星河係天然蟲洞很多,但他們一直覺得黑影聯盟作為一個曾經踏上大遠航的文明,他們的誌向仍然是大遠航,而不是真正停下來經營這座星河係。
可如今看來,他們似乎乾了某種未雨綢繆的事情。
“難道是知道自己那不知哪裡弄來的特殊科技造物要報廢了,提前準備了後手?”
看著一支支逃向星空深處的黑影聯盟艦隊,普多拉德文明大領袖陷入了沉思,他現在還真有點擔心分兵追上去之後,這群家夥通過某個蟲洞再度集合起來,給自己的分艦隊各個擊破。
這一場會戰打到現在已經過去三百多年,看結果是聯軍一方贏了,但贏得不徹底,甚至有可能在黑影聯盟的計劃之內。
如今黑影聯盟的主力艦大概還剩三百億左右,正分成十幾支艦隊四散奔逃,而聯軍這邊,普多拉德文明損失最小,一百七十多億常規戰艦還剩八十多億,大概戰損50%,而銀心文明帶領的大遠航聯軍則已經從八十億銳減到三億,三億常規戰艦之中,銀心文明大概有一個億,剩下的梅達莫文明、亞蘭文明、噠雅文明的艦隊,其他文明艦隊已經算是團滅了。
乍一看損失挺大,但經曆了那麼多次大遠航,各大文明都習以為常了。
隻要文明主體還在,艦隊沒有了可以再造,戰艦上的人員死了要麼就從文明主體處補充,要麼用大記憶複活術複活,甚至有些文明直接用其他種族為自己戰鬥。
神矩文明很討厭這種行為,但仍然有一些文明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