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來自民族古老智慧的呼喊,他的聲音從跨越了時空,傳到每個人類的耳中。
每一個醒著輪值的人,都在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他說的“宇”,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橫渡虛空。每一個沉眠的人則都在親曆“宙”,他們雖然躺著、閉著眼睛,卻也在親曆古往今來的過程。
大遠航總是孤寂的,執勤的日常生活也千篇一律,都是一些和強人工智能配合的維護工作,當然,對於個人而言,各個艦船上還是有許多娛樂方式的,畢竟每一艘飛船比任何一座大城市都要大。
所謂的居住飛船、戰艦、工程飛船、工廠型飛船等等隻不過是按照飛船主要功能進行分類,實際上一艘次文明級飛船,裡頭的東西可謂應有儘有。
如果生活在裡頭的人特意去觀望那舷窗外的黑暗虛無,他甚至都感覺不到自己在虛無中航行,科技力量之強毋庸置疑。
航行在繼續,人類文明以及踏著流星前進的所有文明的本征時間也在流動,他們相對出發點的速度接近光速,但他們的時間流速是正常的。
每個文明的人們也都一樣,以長期休眠的方式奔向新目的地。
如此十年過去、百年過去、千年過去、萬年過去、百萬年過去、千萬年過去當時間放大到宇宙尺度,它走得竟是如此歡愉。
值得慶幸的是,大遠航前進的方向走對了,一千萬年的奔波,前路都沒有遇到災變區,至少位於最前端的探測器們沒有遇到。
這或許是最好的消息了。
“還有2980萬光年,這個距離肉眼還是看不到目的地啊!”
獨自一人佇立在舷窗邊上凝望黑暗的嶽淵心中歎了一聲,接著就將自己的肉眼調整到正常視覺模式,繼續靜靜地看著舷窗外什麼都沒有的黑暗虛無,仿佛那裡有什麼好看的一樣。
再度啟航以來,嶽淵已經醒來許多次,醒著執勤的時候,隻要有閒暇他都來到舷窗處凝望遠方。
而他眼睛的調焦模式,顯然是人類文明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之一。
星際時代的人類早已跟地球時代不同,更彆說已經踏上六級文明層次多少年的人類了。
當年人類其實也有想過要走量子軀體路線,可惜後來一直沒能成功,生命量子化路線可以說是失敗了,但卻也不能說浪費科研力量,因為還是有一些階段性研究成果被成功運用到了現在的路線上。
像一些人機互感技術,就是來自這些研究。
不過人類眼睛的調焦模式卻是正兒八經的生物科技,原本眼睛就有這個功能,科技將它進行放大升級,相當於讓人類的眼睛變成了一台小口徑望遠鏡,還是可以按照自己主觀意願進行切換的。
人類的外觀和以前差不多,但硬件卻都得到了全麵升級,像什麼“蜘蛛感應”之類的,對於現在的人類而已都是小兒科,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能力。
若是將現在的人類放到以前的地球時代,那是妥妥飛天遁地超人。
可惜麵對浩瀚宇宙,這樣的本事基本上啥樣沒有,縱然人類已是鋼鐵之軀,卻仍然需要抱團才能繼續前進,因為這些東西隻能算是科技造物,唯有智慧才能繼續引領人類文明前進。
宇宙太廣闊了,每次凝望黑暗,都能給嶽淵帶來那種渺小與浩瀚的強烈對比。這要是放在地球時代,絕對會對人生意義產生懷疑,因為人們會想:宇宙那麼大,自己卻隻是地球這顆塵埃中的一粒更微小塵埃,永遠都走不出地球,更離不開太陽係,那無儘廣闊宇宙中的所有神異、玄妙、絢爛的風景都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也不能對遠方的宇宙場景產生任何影響,自己死後,瑰麗宇宙仍然繼續運行著,那深藏在一顆顆星辰背後的外星人乃至地球上的其他人仍然過著他們精彩的生活,可這一切都和自己無關了。
古時候,人們俯瞰那濤濤江水,也會有感而發: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而如今,人類已經擁有百萬年壽命,可在麵對漫漫大遠航之路,麵對浩瀚無垠的宇宙,又何嘗不是在發出同樣的感歎呢!
當然,現在的人們比地球時代的人們幸福得多,至少對心向宇宙的人是如此,他們擁有對古人而言的長生不老,擁有超強體格,又無病無災,可謂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
又能跨越星海,一路領略宇宙之美景,從飄蕩的小行星到周而複始的行星,從璀璨星辰到壯美的星雲,從狂暴的中子星到恐怖的黑洞,他們都見過,還不是那種遠遠遙望的看,是親身與之有直接交集的看。
這無疑是偉大智慧的力量,對古人而言或許已經可以說是死而無憾了,但踏上這條路的人們仍然不能是,他們需要更多,他們心中那顆好奇之心永遠不會滿足,他們要繼續前進,他們必須繼續前進。
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的嶽淵完成執勤時間後又繼續進入了沉睡,一百萬年後,他又再度醒來,來到舊日的舷窗繼續凝望著黑暗。
每次都如此,直到有一天,他能用肉眼看到目標星河係傳來的光芒。
長期曝光的望遠鏡早就能看到目的地了,天琴號裡隨便一個指令就能調出目的地的圖片,但他還是喜歡肉眼看到的感覺。
此次醒來之後,嶽淵大概會醒著一萬年,因為三個大遠航組織的艦隊將會從現在開始轉變飛行姿態,從常規速度航行改成曲速航行,直達目的地。
科學家們已經計算過,當初發射出來的資源足夠給大艦隊再來一次大補給,完成補給的艦隊便有能量開啟曲速航行了。
因為“星辰加速器”計劃的緣故,此次超遠距離遠航的資源十分充足,按照這麼飛下去,大家抵達目的地不會有任何問題,甚至抵達目的地之後資源還有剩餘。
但大遠航組織不能這麼飛下去,因為屁股後麵還跟著宇宙災難區域呢,如此慢吞吞地跑,等到目的地就沒有時間了。
所以必須曲速,用曲速爭取抵達目的地後的發展時間,更重要的是“星辰加速器”計劃可行,各文明打算下一次啟航仍然用這個辦法,這就需要在抵達目標星河係之後,繼續製造一台新的加速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