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此,人類文明現在有一部分科研團隊便以卡西米爾效應為切入點,對真空零點能進行研究。
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一麵麵金屬板或者平麵鏡這等樸實無華的實驗設備開始,對真空零點能進行剖析。
這是基於傳統方法進行的研究,也有傳統方法衍生的研究方法。
比如嶽淵現在來到的這個科研基地,就是用的其中一種衍生方法進行研究,科研團隊的領銜科學家嶽淵認識,叫做穆世特。
在實驗室裡,嶽淵看到一座龐大的實驗裝置,據穆世特所說,這玩意是用很多片大型全鏡麵反射鏡子組合而成的設備。他們將傳統的金屬片、鏡子,改成了全鏡麵反射材料。
嶽淵稍微看了一下設備結構介紹,發現這東西的基本原理雖然是根據簡單的卡西米爾效應,但設計卻很巧妙,裡頭每兩個全反射鏡麵之間的間隙都可以看做一個腔,這些腔在全反射鏡麵巧妙布局下,連成一個具有電磁場共振室。
科學家們通過操控磁場產生不同輸入頻率,測試不同倍數半波長和腔空間的關係。探究不同輸入半波長倍率和腔室空間的比,會對真空漲落有什麼不同影響,什麼情況下會抑製真空漲落,什麼時候會放大真空漲落,具體數值有是多少,它們之中有沒有什麼通過遵循的規律等等。
這裡的許多研究雖然在地球時代就已經有過,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在某種抑製規則影響的環境下,現在來到理論上可行的環境,許多以前做過的實驗都要再做一次。
以此進行新舊對比,看看兩者有什麼變化,如果能找出規律,沒準也能推進人類文明對真空零點能的研究進度。
當然,這隻是一種研究方向。
在完全進入研究狀態之後,人類文明裡頭可不止這一種研究方法。
比如在距離這座實驗室大概幾百個天文單位的一處虛空中,就有一座超級粒子對撞機。
那座超級粒子對撞機從外觀上看,大小遠不及當初人類文明為了晉升四級文明製造的那一台,但它的威力卻比那台強不知多少倍,這是科技力量提升的直觀體現。
對撞機的加速模塊用的直接是超力力場,能源的能級也是目前六級文明掌握的最強能級,與之前的對撞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據嶽淵所了解的,現在這座對撞機正在做快子對撞實驗。
當然不是普通的快子對撞,如果是普通快子對撞,人類文明在四級文明就能做,其他文明也一樣。所以這裡所謂的快子對撞要比人們認知的複雜很多,它的目的不是如同以前的對撞機一樣撞出什麼新粒子,而是在尋找降低快子速度的辦法。
領導這個科研項目的科學家團隊認為,某些量子力學的零點漲落現象很像快子誕生機製,他們想通過研究快子,逆推上去,找到真空量子漲落的規律。
可能隻是真空量子漲落規律的一部分,通過這種辦法窺探到的現象可能隻是真空零點能規律的冰山一角,但隻要有可能推動人類對真空零點能真相認知的,都有必要去做。
而針對放慢快子的研究不僅能窺探真空零點能規律,還能加深人類對快世界的認知。
當初聽到快世界崩潰這一說法的時候,人類文明就對快世界有初步認知,知道自己以及其他文明所掌握的範圍性打擊能力,其機製、其秘密就隱藏在快世界裡頭。
而大家也知道,到七級文明之後,決定一個文明戰力強弱的因素其實就是對物理規則的理解。那什麼是對物理規則的理解?這些理解怎麼來的?顯然就是在文明發展過程中一點一滴研究出來的。
就比如一個洞悉快世界物理規律的文明,他們一定不會怕其他文明將他們所在的區域的快世界物理規律搞亂,因為他們本身對快世界的物理規律有足夠了解,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混亂的快世界規律改回來,以防止自己的範圍打擊能力被“封印”。
所以就算對快世界的研究成果跟真空零點能沒有關係,人類也不能放棄。
能有機會多了解它,就去了解,沒準哪天就用到這些研究成果也說不定。
而且話說回來,這些研究得到的答案無論對錯,其實都是一個科技文明的底蘊。
更何況從弦理論的角度看,一個相對論的弦在其能量最低的量子態上有負平方的質量,這種狀態下的弦就稱為快子。
快子從虛空中誕生,又會消失在虛空中,它的誕生和消失機製跟快世界與量子漲落有著某種關係,弦理論將它們搭在一起。
許多看起來樸實無華的實驗,實際上卻涉及一條科技樹的方方麵麵,它們隻是表麵上看起來樸實無華罷了。
普通人看到的隻是它的外殼,而科學設備的外殼往往都是常見的、刷好漆的合金容器。
話說回來,人類文明正在進行的科學實驗多種多樣,它們可能是物理的,但也不僅限於物理。
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也默默在自己的領域耕耘,雖然有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研究跟真空零點能有什麼關係。
就比如數學家們,他們也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前進,在那裡提出一些假設,然後有費儘腦筋去證明各種假設。
他們的研究課題看起來跟真空零點能的研究一點關係都沒有,有時候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什麼用。
可沒準什麼時候,物理學家靈機一動,就拿來一個從未見過的數學公式搗鼓出科學前進方向也不一定。
現在其他文明是什麼情況不知道,但人類文明的情況嶽淵很清楚,那群數學家這會兒正自個兒在那裡不知道搗鼓著什麼證明呢,其中領銜者是一位天才數學家,也就是能理解人類自己特色科技的數學家。
這是生死攸關的研究,每個文明都在全力以赴。每隔一段時間,各個文明科學家就會齊聚一堂,在虛擬世界裡見麵,分享各自的研究進展。
如此,萬年流光逝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