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遠航組織四個文明都有空間折疊技術,但空間折疊技術卻沒法將整艘戰艦折疊到眼前這片空間的一個不連續空間像素點上,因為現在狀態的戰艦就是最小的狀態。
物體所占據的空間由它本身的費米子多寡而決定。
所以科學家們雖然給出了方向,可這個方向上卻仍然有重大難題尚未解決。
沒解決能怎麼辦?
簡單!
投入大量時間、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唄。
而對於科研方向嘛,不同文明的不同科學團隊對此的看法都不一樣。
有一些科學團隊將目光繼續放在空間折疊技術上,他們認為可以繼續優化空間折疊技術,將造物所在空間繼續折疊,一直折疊到一個像素上。
說實在,這個觀點被提出來之後,並沒有得到太多科學家的認可,因為他們都覺得不可能做到一直折疊下去,他們認為現在四個文明的空間折疊技術已經發展到頂級,要不然也造不出隻有幾公裡的星雲級戰艦。
繼續小型化確實有可能,但進步空間已經很小,有時間研究這玩意,還不如去探索希格斯機製呢,掌握希格斯機製沒準還能消除一定的戰艦質量,如此便能讓戰艦更加靈活,移動速度也可能會提高一個台階。
不得不說,從銀河係走出來的幾個文明,現在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無論什麼技術,都想著搞出來之後第一時間用在戰艦上,形成一個文明的戰鬥力。
這確實是好事。
話說回來,也有一部分科學團隊認為應該繼續深入極微觀領域,掌握更多相關科技,然後直接從微觀層次潛入到像素空間中。
有這種想法的大都是人類文明的科學團隊,畢竟現在四個文明,也就人類文明在極微觀領域科技最強大。
當然,人類文明卻不止一個科學團隊,也有其他科學團隊另辟蹊徑,提出一個大膽計劃,他們提出了空間等比壓縮技術研究計劃。
並邀請其他文明科學團隊也來參與。
特彆是銀心文明團隊,提出這個計劃的人類科學家給銀心文明各個科學團隊都發出了誠摯邀請,希望他們能跟自己合作,一起研究空間等比壓縮技術。
空間等比壓縮技術跟空間折疊技術是兩回事。後者是不改變空間、空間內物體的比例直接將空間進行折疊,得到的造物效果是,在同一片空間擁有不同的夾層,可以通過空間門進行連接。
前者則是將空間以及空間中的物體等比例縮小,但也不止是縮小,如果能實現縮小的話,也可以實現放大,畢竟就是反過來操作罷了,所以所謂的空間等比壓縮或許應該叫做空間等比放縮比較貼切。
這項技術要求物體被等比壓縮,但質量不會變化,也不會因為壓縮而發生微觀粒子層麵的粒子碰撞。
聽起來有點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了,實際上就是那個效果。
人類科學家們認為憑借現在人類文明在極微觀領域的技術水平,再加上銀心文明在三維空間上的造詣,是有可能實現這一技術的。
不過在研究項目立項的時候,空間等比放縮技術的研究就出現了兩個分叉方向,一個是正常認知的對物體、空間進行等比放縮,另一個是壓縮空間的時候將空間往更高維翻轉,將之隱藏在高維空間中,放大的時候再反轉回來。
第二個方向主要是當時看到重啟者造物的時候得到的啟發,科學家們也想學重啟者造物那種內陷折疊方式,走出一條科技之路。
不過大多數科學家都比較看好第一種。
原因是第二種的方向他們知道的比較少,認為以現有技術,第一個方向實現的概率比較高。
或許是大家都想進入像素空間探索的原因,人類文明科學團隊提出並成立研究項目之後,不僅銀心文明出動最頂尖科學團參與其中,噠雅文明、喚醒者文明也都加入了。
可謂是一個聯合科研項目了。
實際上自從走到一起,四個文明也曾經合作搞過聯合科研,但這種可以單開一條科技樹的項目還是第一次。
就這樣,四個文明便暫時停在這片虛無空間,一邊對像素空間做各種實驗以搜集更多數據,一邊進行聯合科研。
每個文明的科學團隊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為整個科研項目添磚加瓦。
空間等比放縮技術,看起來隻是空間技術,但它實際上空間技術隻是一方麵,它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多。
比如顯而易見的四大基本力方麵,原因也很簡單。
想象一下將一個實實在在的物體壓縮,壓縮它的同時,還不能讓它的結構、物理性質發生變化,那可不是直接暴力壓縮那麼簡單,得對構成物體的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力進行同步等比例變動。
那麼一個正常的物體,它的存在是什麼作用力在作用,答案是四大基本力都有。
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體基本上都是電磁力主宰,所以想要將一個物體壓縮,首先就要修改電磁力的規則,不能讓基本粒子在相互靠近的時候,表現出如同正常時空那般排斥力。
引力很小,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但要將物體壓縮到一個像素,那也就不得不考慮了,所以也得修改引力作用距離和作用力大小關係的規則。
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也不需要多說,也得改變它們的規則,不讓它們因為縮小而出現強大排斥或吸引力的現象。
再有就是量子領域的規則。
因為現在四個文明想要的空間等比放縮技術不是簡單地縮小一點點,而是縮小到像素空間的像素大小,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極微觀領域的量子現象。
科學家們必須弄清楚,物體和其所在空間等比縮小到像素空間的像素大小之後,它的是否還會繼續表現出原本的宏觀性質。
關於這方麵的研究,就是人類文明的強項了,畢竟夢幻天琴號不是白造的,而且人類文明原本就有可以將整艘戰艦“關進”微觀量子世界的技術,還能找到它。
可以說,這項技術給了人類極大信心,也是大多數科學家覺得能走通這條路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