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江湖!
插標賣首。
這便是傳說中的“插標賣首”。
活生生的人,被販賣,還要再加上其價如草芥的標示。
以前在書中讀到時還不覺得什麼,可當這一幕就這麼活生生出現在自己眼前時,南壽的心裡,還是被狠狠震撼到了。
自己之前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是否
一個婆子正在嘖嘖的感歎,聽到有人問起,便頭也不轉的開始絮叨
“什麼情況?賣身葬父哦也是作孽的,父子兩個剛剛逃荒到這邊,爹就犯瘟病了,連兩天都沒熬過去哦現在小的麼想把自己賣掉,給他老子換口棺材”
“就是為~”旁邊馬上有婆子接上“可像他這樣的誰又敢買呢剛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紀,自己身上也不曉得有沒有帶瘟嘖嘖,還是個啞巴子~~”
南壽瞳孔震了震
逃荒~
在他原本的那個時空裡,很多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甚至在郊區長大的大部分,都對這名詞很是陌生了。
可南壽卻知道這兩個字的分量。
因為他,就曾親眼見過。
他甚至一度懷疑,在華國,之所以大家那麼愛吃,那麼容易打造吃貨人設,多少是因為忍饑挨餓的基因還存在於血脈中,並未離去太遠。
或者說,真的很近。
由於父母在醫院工作的緣故,小時候沒多少時間照顧他。所以小南壽以前倒有近半的童年,是在外婆家渡過的。
外婆家在市郊的村子裡,民風淳樸。
那一年,小南壽四歲或者五歲,正是開始記事情的時候。
外婆家所在的村口,便來了逃荒的人。
是個用帕子包頭的老太太,背著個藍布包裹。
她一手拿著個缺了蓋子的搪瓷茶缸,一手牽著個六七歲的紮辮子小丫頭,應該是祖孫倆吧,倆人就慢慢的從村口那邊走過來,走得很慢。
南壽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實時間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那年、那天,所發生的事情,卻總是能清晰的回想起來。
清晰到那老太太滿臉的皺紋,和小丫頭的大眼睛,以及她的半截鼻涕。
倆人也不像是討飯,走到人家開著的門口了,就站在門檻外麵,老太太笑著說兩句話語,然後小丫頭衝門裡鞠躬。
她們不要錢,就說如果鍋裡有冷飯,希望能給一口。
那年月,其實大家都還剛剛能填飽肚子,家裡都是看人煮米的,哪裡能有剩飯?更彆說冰箱了。
所以連問了兩三家,都是失望。
可老太太也沒氣餒,每回都是自己笑笑的再給人鞠個躬,才繼續牽著丫頭往前走。
然後就走到了外婆家門口。
小南壽當時正坐在門檻上玩洋片,見人走近了,就朝屋裡喊外婆。
外婆聞聲出來。
大致問了兩句,就趕緊給人舀水喝。
灶台上的大鍋裡,有一層鍋巴,原本是留給小南壽當零嘴的,就被外婆全部鏟了出來,用開水泡開。
又從碗櫥裡翻出蘿卜乾和幾塊炒菜才舍得用的豬油渣,一並泡在裡麵。
裝了滿滿兩大法碗,讓那祖孫趁熱吃。
老太太認真道謝之後,喝了幾口。那丫頭吃了小半碗也就不吃了,兩人把剩下的都倒進那隻茶缸子裡。
然後,祖孫又一起鞠躬,繼續牽著手向村尾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