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之間:任成與梁末秦初政治格局_前秦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前秦書 > 秦魏之間:任成與梁末秦初政治格局

秦魏之間:任成與梁末秦初政治格局(1 / 2)

前秦書!

秦魏之間任成與梁末秦初政治格局

張仕一

(扶正閣幽州,遼西郡0)

內容摘要任成作為與秦高帝與郝應這兩個梁末秦初重要政治人物都具有親密關係的特殊人士,在梁秦之際的政治舞台上,通過自發利用或被動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在秦高帝獨立和秦魏對峙等重大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緩衝作用。在秦滅魏後,任成在自身特殊身份喪失的情況下,根據形勢作出反應,保證了自身和家族的安全,為日後產生重要影響的關東魏國奠定了基礎。在梁末秦初政治格局中,任成運用自身作為秦魏之間的“中間人士”身份發揮了巨大政治作用,並對梁末秦初政治格局乃至日後的曆史進程產生了極其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東秦;梁秦之際;任成;秦高帝;郝應

任成,南陽隨縣(今湖北隨州)人,起初販賣私鹽,後時逢梁末農民大起義,任成憑借自己的私人部曲,加入起義領袖郝應的起義隊伍,並跟隨郝應進行反梁鬥爭。期間,任成因為收留和賞識秦高帝等人,與秦高帝等人建立了比較親密的情誼,並在跟隨秦高帝入蜀,鎮守上庸,此後又在秦高帝經略山東之時率軍北上,協助秦高帝攻取兗州並鎮守當地,對秦高帝的統一戰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最終被封魏侯,後又追尊為魏公、魏王,諡號武莊,親手開創了兩秦數百年裂土兗州的“魏國”1,是東秦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對梁秦之際的政局乃至整個兩秦數百年的關東政局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而任成作為梁秦之際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在梁末秦初政治格局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更多並非依靠征戰來實現,而是通過其作為秦高帝與郝應的共同親密人士(或稱秦魏之間的“中間人士”)這一特殊身份的被動利用和自發利用,來影響梁秦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並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和緩衝作用。本文即試圖從現存史料中有關任成及其相關曆史人物的記載出發,探討任成在梁末秦初政治格局中發揮的特殊作用。

一、秦魏之前秦高帝獨立之前與獨立過程中的任成

任成登上梁末政治舞台,主要是依靠自己通過販賣私鹽的資本召集到的私人部曲,任成憑借這支武裝力量,成功成為了郝應起義軍中的重要角色。但這隻能使任成能夠出現在曆史記載的隻言片語中,真正使得任成在梁秦之際政治格局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的,還應屬任成對狼狽來投的秦高帝與聖王等人的接納

?時天下苦梁,乾戈四起,桂陽人郝應起於郡內,自號承天大將軍,歸義者越萬,拔桂陽,薄零陵。聖王以為宜赴,帝然之,遂共往。既至,帳下督任成奇之,延帝等與談,以為非常,俱引為從事。2

這一舉動使得秦高帝等人成功加入了起義軍,並以非下層人士的身份融入。任成接納秦高帝與聖王,並在後來與其並肩作戰(《前秦書·任魏國公世家》“嘉魚之戰,與帝共破梁軍,分兵循江取夏口、武昌諸城,佐帝定江夏江陵之戰克勝,成頗預之”3),使自身與其建立了較為親密的關係,對此後任成重要政治作用的發揮了基礎。

但這時任成的作用仍然隻是單純的以軍事戰爭的形式發揮,並沒有對當時政治格局的變動產生重要影響。任成真正發揮對政治格局變動的重要作用,是在秦高帝獨立入蜀的過程中。

梁廢帝崇寧八年“江陵之戰”後,素有野心的秦高帝在實力與威望已經充足的情況下,決定西進巴蜀,以謀獨立。但此時的秦高帝尚隸屬於郝應的起義軍,必然不能公開與之對抗,因此秦高帝通過列舉各種理由,說服郝應同意其率兵馬西進。然而,秦高帝在郝應同意之後,又提出了另一個請求——希望任成率軍協助秦高帝

?帝既有威名,常欲自成大業,每以蜀中天險,可為王者之資,心欲有之。七月,帝言於應曰“今梁軍數敗,天下四起,一時不能擾荊襄,餘請麾師泝入川蜀。梁為鎮關東之亂、鮮卑之侵,儘發川蜀之軍,其一郡之卒不能滿千,義師西鄉,自可摧枯拉朽,巴庸之地可傳檄而定,時將軍帥師發於江陵,臣偏軍動於上庸,則暴梁可滅,中原可圖矣。”應然之,帝又請曰“巴庸雖易圖,而亦非唾手之物,臣乞予臣兵一萬,請任成隨行,則可橫掃如卷席矣。”應許之,予兵一萬,加本營軍一萬,合二萬人,越巫山,鄉白帝(注曰此後帝遂獨創基業矣)。4

首先,秦高帝向郝應請求任成率軍一同入蜀,最直觀的目的無疑是為了能夠增強西進力量,以期“橫掃如卷席”,似乎並無奇特之處。但仔細分析當時的局勢,不難發現,秦高帝這一請求,實際上是在利用任成作為秦高帝與郝應的共同親密人士這一特殊身份,來為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秦高帝這次行動,所率“本營軍一萬”,獨立西向發展,很難不會引起郝應的提防,因此秦高帝選擇以退為進,讓任成與自己一同前往,一方麵,任成是郝應的元老部下,使任成與自己一起,可以打消郝應的疑慮;另一方麵,任成又與秦高帝關係親密,不至於出現紛爭掣肘的局麵。因此,在秦高帝獨立的關鍵事件——入蜀上,任成通過自己作為秦高帝與郝應的共同親密人士這一特殊身份的被利用,被動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秦高帝成功奪取“巴地”,並放棄取道上庸以進攻中原,而選擇繼續西進奪取蜀地時,卻將任成留在了上庸

?八年秋,帝入巴蜀,求成偕行,成遂與共西鄉,先鋒破房陵,取上庸,帝乃留成於上庸,使北備梁。5

秦高帝的這一舉動,與此前向郝應請求與任成一同西進一樣,都是在利用任成的特殊身份,發揮其政治作用首先,秦高帝既然已經決定奪得蜀地以自立,自然不希望身邊有任成這樣與自身威望相當,具有一定獨立力量,且與其他勢力關係密切的人留在自己身邊,因為這無疑會導致內部出現不穩定因素,因此秦高帝必須使任成遠離,西秦都雲令在注解《前秦書》時,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秦高帝)遂委兵一萬於任成,使聲助於郝應(注曰時任成雖與帝有舊,非帝內臣也)。6

其次,秦高帝雖然已經事實上宣告獨立,但在表麵上仍然隸屬於郝應,秦高帝在自身根基未穩之時,自然也不希望與郝應過早地出現爭鬥,因此,秦高帝選擇將作為秦高帝與郝應的共同親密人士的任成,留在處於秦高帝和郝應勢力之間的上庸地區,無疑發揮了一種緩衝作用;最後,上庸作為巴蜀的西北門戶,自然需要看守,與其分割自己的力量,不如就勢使任成留守,“北備梁”。總之,秦高帝在分析當時的局勢後,第二次利用任成作為秦高帝與郝應的共同親密人士這一特殊身份,實現了自身的需求,而任成也再次通過自己特殊身份的被利用,被動地在秦高帝獨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秦魏之間秦高帝獨立後的任成

梁廢帝崇寧十年,郝應和秦高帝相繼稱王,隨著郝應的一句“何言為我取川蜀?受之詐也”7,二人終於正式地成為了兩個各自獨立的勢力。而任成作為與雙方都有著密切聯係的“中間人士”,其在兩者之間的向背,無疑會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事實證明,任成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兩者拋出的橄欖枝中作出了抉擇

?十年正月,郝應稱魏王,拜成兗州牧,爵韓國公。二月,帝稱秦王,拜成為右將軍、兗州牧、韓國公。成得拜,不知何從,遂問以司馬左玄,玄曰“將軍今居四戰之地,宜按而不動,報書二王,莫為傾倒,靜待以時變也。”成從之,如其計雲,與二王皆稱臣,且和之,但受兗州牧,不稱韓公,以上庸、房陵、武當、築陽、山都五縣為兗州境,惟守土養民而已。8

?時任成亦得郝應官爵,不知何從,問於左玄,玄曰“將軍今居四戰之地,宜按而不動,報書二王,莫為傾倒,靜待以時變也。”成從之,如其計。9

任成最終采用了幕僚左玄的建議,主動地利用了自身的“中間人士”這一特殊身份,選擇“靜待以時變”,“惟守土養民而已”。此時的秦魏雙方,無疑都將戰略重點放在北方的梁朝身上,也不希望與對方展開真正意義上的較量,因此,任成這一政策最終得到了成功踐行,任成主動利用自己作為秦魏雙方之間的“中間人士”的身份,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發揮了緩衝調和作用。

隨後,麵對秦高帝的進一步拉攏,在左玄的建議下,任成最終還是選擇偏向了秦高帝

?開陽元年帝出關東鄉,拔弘農。書與任成,使自上庸北出。成得書,不能決,複問於左玄“今何於二帝?”(注曰二帝者,謂帝與郝應,上庸於荊益之間也)左玄曰“夫荊襄可與關中比險乎?”成曰“非可比也。”又曰“魏帝可與秦帝、管恒比智乎?”成曰“非可比也。”曰“將軍當自為也。”成會其意,乃拜曰“受教先生。”奉表於帝,帥上庸軍二萬鄉澠池,與帝共平河南。10

?高帝東鄉出關,書與任成,使自上庸北出。成得書,不能決,又問於左玄“今何於二帝?”左玄曰“夫荊襄可與關中比險乎?”成曰“非也。”又曰“魏帝可與秦帝、管恒比智乎?”成曰“非也。”曰“將軍自為也。”成乃拜曰“受教先生。”乃麾軍助王師。?

任成在幫助秦高帝取得黃河以南地區後,被任命為“兗州刺史”。秦高帝的這一安排,與其此前在入蜀後的安排如出一轍,也是在處於秦國為魏國區域之間的“兗州”,安排了任成這一秦魏雙方之間的“中間人士”留守,以期起到緩衝調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秦高帝對這一“中間人士”也存在著擔心與懷疑,這一點主要體現在秦高帝安排張驍為東郡太守,後兼兗州長史,以對任成起到防備監視作用

?帝圍東平,驍率軍先登拔城,以功拜東郡太守。時魏武莊公任成將兵自上庸發,道河南,與帝共克兗方。帝以兗方在秦、魏、梁、陳之間,須良將填之,又以武莊公與郝應有舊,居秦、魏之間,能隔離紓緩二國之爭,遂拜武莊公為兗州牧,填守兗州。而帝以武莊公與郝應素來情深,慮有他變,遂又使驍以安北將軍兼兗州長史,輔佐武莊公,亦為勘防。?

而任成作為已經在梁秦之際政治舞台上活動數年的風雲人物,自然也理解到了其中的深意,因此在執政兗州期間,始終以和平發展當地經濟為其核心任務

?武莊公既移填兗州,自知帝意欲使其守土而已,在州遂惟修守備,勸農桑,不有外伐誌慮,驍為長史,協讚其實,兗部大治,流民歸附者相屬。?

?時成雖受詔移鎮,而在兗州惟修守備,勸農桑,不有外伐誌慮矣(注曰兗州亦在秦魏之間,故帝使成居於此,隔離和撫而已,成之所為,政宜也)。?

即使是在秦魏雙方發生軍事衝突時,任成雖然根據形勢作出了支持秦高帝的選擇,但仍然避免自身直接參與到雙方之間的鬥爭中

?(開陽)七年,魏吳約共北寇於秦,武莊公將軍五萬,發洛援帝,既而知吳退而魏獨來寇,以郝應舊君,不欲與兵戎相見,遂使驍領其眾。?

?(開陽)七年,魏吳約共北寇於秦,事聞於成,成問於彆駕左玄曰“今魏吳大兵寇秦,何為之?”玄對曰“魏吳雖至,必不協,待關中兵至,矣聖王之材、五州之力,郝應必不為敵,將軍今宜先師如洛,以立功勳。”成然之,將軍五萬,發洛援帝,洛南之戰,成雖不身登戰陣(注曰以郝應舊主,不願相見兵戈),而所資甚繁。?

總而言之,在秦魏同時存在的這些年中,任成通過自身主動利用和經由他人利用其作為秦魏之間“中間人士”的特殊身份,在兩大勢力之間起到了重要的緩衝調和作用,對當時的政治格局具有著重要的影響。


最新小说: 驚溟俠記 勢師 穿越七零,強撩科研大佬拐帶仨娃 戰國小大名 神醫下山:美女總裁非我不嫁 刺客與書生 逼我做妾?我掀了破落國公府 熟透 渣夫下跪也沒用,你小叔叫我回家 影帝高冷捂不熱?那就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