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拱起複_大明元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元輔 > 第1章 高拱起複

第1章 高拱起複(2 / 2)

果不其然,高拱聽了,頓時擺擺手:“做大事雖要思前想後,儘量確保萬全,但深思熟慮與舉棋不定是大不一樣的。若是真照你說的這個下策一般,那我就不過是個優柔寡斷之輩罷了。嗯,的確是下策,不提也罷。那好,這第一條和第二條都被你自己否決了,看來你眼裡的上策,該是這第三策嘍?那就說說看吧。”

高務實笑道:“我名教何以為‘名教’,乃是因為聖人講究正名、教化。依侄兒所料,您此番回京,縱然礙著朝廷慣例,一時難居首輔之位,但想來也當行首輔之實,佐天子而教化萬民也。三伯,這文武百官說到底,其實也是‘萬民’的一部分,若能教化的,當然要好好教化……教而化之。”他將最後這個“化”字不僅拖長,還說得格外重一些,顯然是有所指。

高拱見自家侄兒一臉狡黠,忍不住腦子裡蹦出一個詞:“小狐狸”。不禁失笑,佯拍他一下小腦袋瓜子,道:“一件為天下計的大好事,打你嘴裡出來就好像成了什麼陰謀詭計一般。人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你倒好,老少通吃了!你才幾歲啊,怎麼倒像是那演義裡的司馬懿似的?

我可警告你,我高家雖然尚實學、不務虛,但我大明天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規矩你也是懂的。若不能金榜題名出仕為官,任你多大本事才乾,也不過是龍入淺池、虎落平陽罷了。所以,務實啊,你縱然天資聰穎,但此時此刻在學業上也當以夯實基礎為第一要務,切記要分得清主次輕重,旁的那些斑書雜卷,眼下還是少看一些為好,待將來你做了官,再去讀去,又能礙得什麼事?”

高務實連忙正了正臉色,一本正經地垂手低頭道:“三伯教訓得是,侄兒受教了。”

高拱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換了個舒服地坐姿,施施然道:“當年你大伯為你開蒙,三歲便開始讀書認字,所學之快,你大伯在給我的家書中累有提及,而你在鄉梓之間也素有神童之稱。我此次回鄉,近兩年來親自督導你的學業,更發覺你心智遠勝同齡孩童,因此此番回京隻帶了你一人,連你伯母都是隨後再來,為何?就是想早些帶你去京中見見世麵,讓你知曉一個朝廷高官平日所要經曆的種種,其與聖上、與閣僚、與百官……都是如何打交道的,你不要覺得這些看似無甚用處,其實對你將來會很有好處。”

高拱看著他,目光中露出慈愛的光芒,就算看自己的親子,怕也不過如此了。他見高務實麵現感激之色,端坐聽訓,心中更加滿意,又補充道:“不惟如此,朝中翰林院、都察院乃至各部衙門之中都有很多年輕俊傑,這些人如今也許還隻是些個八品九品的小官,說話做事都沒有什麼分量。

但正因為他們現在沒有分量,所以也是最好結交之時,如果你此時便在他們心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甚或相互有了些許交情,那麼可以想見,來日你金榜題名、步入仕途之後,這些人也早已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昂然立於朝堂之上話事做主了,到那時節,他們每一個人便都有可能對你有所助益。”

高務實隻能再次誠懇謝過。

其實高拱這番話若是說給普通的小童,可能還是有些含蓄了,不過高務實心裡很清楚,三伯所指的“這些人”其實多半是他自己的門生弟子,或者曾經受過他恩惠之人,算起來裡頭可能大部分人,自己都能叫他一句“師兄”。嗯,再通俗一點說,這些人無非就是所謂的“高黨”了。

大明官場的座師與門生,早已經成了一種鐵打的圈子,隻要成了師生關係,幾乎一輩子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三伯門下的這些門生弟子們,也許現在囿於資曆,其地位、權力都還上不得什麼台麵,但十年、二十年後,站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談的,可不就有很多都要從這群人裡麵走出來麼?

可見大明官場雖然是科舉定終身,但官宦子弟總有官宦子弟的人脈可以利用,隻要能夠考中,其在官場中能得到的助力怎麼說也比寒門子弟來得要多。

新鄭高家,便正是這樣一個官宦世家。

然而高務實心裡更加明白剛才這些話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高拱萬不能倒。他可以自己主動致仕,選擇退休,但絕不能是被政敵整垮。隻有高拱地位穩固,他的這些門生弟子們,將來的前途才會值得看好,對高務實的未來也才會有所臂助。

但問題是,高務實心裡更加清楚,如果沒有意外,那麼兩年之後,高拱便會在如日中天之時忽然被張居正整垮,徹底倒台、再難翻身!直到三十來年後,張居正的骨頭都能打鼓了,才被平反。

“我不知道我為何會重生於這個世界,但這個身份還算不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我可以試著讓高拱不至於悲慘倒台;試著讓皇帝與文官集團不那麼尖銳對立;試著用平衡利益的方式開拓新的政府財源;試著引進和推廣各種已經從美洲傳來的高產物種來減輕小冰河期帶來的糧食壓力;試著讓明軍的火器發展不走“大炮打蚊子”的邪路;試著讓那北方遊牧民族再無南侵之能;試著讓大明不因為遊牧民族最後的一次輝煌而中斷自我進化之路;試著……讓中國不因野豬皮的愚昧保守而浪費近三百年時光而落後於西方!”

“七歲”的高務實想到這裡,忽然癟癟嘴,用極小的聲音嘟囔了一句:“當然首要原因是如果高拱倒了,我這身份也就一文不值了……”

“你嘀咕什麼呢?”高拱問道。

“啊?哦……”高務實支吾一下,靈機一動:“對了三伯,聽說太子與我一般年紀?”

“嗯,太子和你都是嘉靖四十二年生人,你問這個作甚?”

高務實忽然露出思索的神色,遲疑著不肯回答。

高拱見了心中疑惑,他知道自家這個侄兒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其中有些或許異想天開,但有些卻十分切中肯綮,甚至發人深省,不禁說道:“想到什麼就說出來,隻是與我說說而已,還有什麼不敢嗎?”

高務實仍然麵帶三分遲疑,但總算開口了:“自三伯回來新鄭,常與侄兒說起京中之事,依侄兒淺見,似乎朝廷大事均決於內閣,皇上除了在言官彈劾大臣之時或護或斥之外,幾乎很少關心機要?”

身為人臣,議論聖上,這話多少讓高拱略微遲疑,但他想著,問出這話的是自己六七歲的侄兒,再怎麼說也還處在童言無忌的年歲,便仍然點頭回答:“陛下當年讀書遲了些,先帝……咳,又未曾培養陛下處置政務之能,是以陛下自承大寶以來,朝廷政務多由內閣商榷票擬,司禮監不過按例批紅罷了,這些事倒也無須瞞你。但我想,隨著登基日久,陛下即便耳濡目染,也定會對政務日漸熟稔……再說,陛下秉性仁厚,即便垂拱而治,隻消內閣及各部衙門眾正盈朝,大明國勢仍將蒸蒸日上。”

高務實卻輕巧地岔開話題,道:“也就是說,隻要百官——尤其是內閣與六部兩院運行無礙,則皇上其實什麼事都可以不管,大明天下也仍然可以國泰民安?”

高拱直覺他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有些難以回答,但以他的身份立場來看,這句話本身其實並無不妥,隻好答道:“這個嘛,大致算是如此。然陛下乃天下之主,我等臣僚不過代陛下行使牧民之權,這一點是萬不能顛倒錯亂的……不過聖天子垂拱而治,原是正理。”

高務實終於收起疑惑之色,笑了笑道:“也就是說,如果皇上信任百官,又用對了官員,那麼天下大治其實也就差不遠了,是嗎?”

高拱這才放下心來,笑道:“不錯,以人君之立場,所謂治理天下,其首要者,莫過於親賢臣、遠小人是也。”他想了想,又補充道:“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此前才力主罷黜那許多屍位素餐之輩,任用實心任事之人。我與華亭之爭,許多人以為我是權欲熏心,不顧一切來強取首輔之位,卻不知以我得聖上信重之深,是否有首輔之名,何足道哉!

你不是外人,有些話三伯可以直言不諱,聖上是我的學生,當年為裕王時幾乎全靠著我為他遮風擋雨、出謀劃策,他對我的信任幾乎是毫無保留的。而我高拱讀書治學數十載,能有幸得此君上,又豈可罔顧君恩,不思回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我在朝中多年,深知那徐華亭一力推尊心學,卻不解陽明公心學之真諦,反而墮入歧途……他身為首輔,為人務虛,為政亦務虛。如此上行下效,朝廷上上下下光有高談闊論、坐而論道之輩,卻無腳踏實地、潛心任事之人,長此以往,國勢危矣!”

他歎了口氣,又接著說道:“你出生那年,正逢我編史有功,又因幼女夭折,被特準回鄉省親,那時你父親不在,我又與他素來親近,因此代你父親為你取名‘務實’……你要時刻記得這名字的含義。”

高務實知道高拱對王陽明本人其實頗為推崇,但對眼下那些所謂的心學門人卻頗為不喜,認為他們已經曲解了陽明公的本意。

高務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在他穿越前的那個年代,心學其實是很有市場的,尤其是很多人將陽明公尊之為聖。不過此番穿越而來,所降生的新鄭高氏,卻是個實學世家,屁股決定腦袋是免不了的,但仍不禁道:“王文成公功勳卓著,為人處世也正氣滿懷,其學說似也不無道理……恕侄兒愚昧,不知三伯何以如此痛恨之?”

高拱正色道:“我何嘗痛恨陽明公乃至王學了?”然後嗤笑一聲:“我恨的是他的那些徒子徒孫,王學精要半點不知,卻整日裡奢談什麼心外無物。哼,心外若果無物,你光靠想,肚子就能飽了?國勢就能強了?百姓就能富了?韃奴就能滅了?天下就能長治久安了?簡直莫名其妙、一派胡言!”

高務實一聽這話,不禁大為讚同,這簡直就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啊,跟自己的認識已經非常接近了嘛!連忙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又有些好奇,問道:“那您覺得王學的精要是什麼?”

高拱決然道:“無他,不過是認定了對的事,就去做!儘心儘力去做!”他冷哼一聲:“眼下外頭那些自稱王學之輩,高談闊論之時倒是奮勇爭先,真要讓他們做點實事,一個個不是‘餘素有舊疾,國之所任,原不敢辭,然病體屙軀,唯恐誤事’,就是‘吾輩君子,焉能操此賤務’。嘿,真是讀得一肚子好書!昔年王文成公因觸怒劉瑾被貶苗、僚雜居之地為驛丞之時,不棄不餒,教化蠻荒,深得當地漢、夷愛戴,更有‘龍場悟道’之美談,他們這些自詡王學精英者,可做得到?”

“三伯所言極是!”高務實大點其頭:“所謂實踐出真知!隻有實踐,方是檢驗真理之唯一標準!”

高拱先是呆了一呆,略一思索,隨即露出笑容:“這話說得倒是不錯。”忽然一轉念,想起之前的問題:“可這跟你之前所說的有什麼關係?”

“啊?哦,是這樣。”高務實興奮的解釋道:“按照您剛才的意思,天下若要大治,隻要大臣們能夠齊心協力即可,而大臣要想放手施為,卻要聖上對其有足夠的信任才行,因此無論誰想為天下做一番大事,首要的前提條件其實正是獲得聖上的信任,是這樣嗎?”

“這……雖有些偏頗,但大致也還算是吧。”

高務實欣然道:“侄兒以為,要想獲得聖上的信任,首先是要跟聖上走得近,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便是這個道理。縱觀我大明,得聖上信任而能影響天下者,要麼帝師、要麼近侍,譬如您是帝師,又沒有哪一個近侍跟皇上的親密程度能與您相提並論,因此皇上對您信重無二。可是三伯,將來呢?恕侄兒狂悖放肆,等將來……當今太子繼承大寶之時,最受他所信重的卻該是誰了?”

我看到部分讀者的評論說早期解釋類的文字過多,以及主角登場年齡太小等問題,現已決定:在主角十五歲之前或全書免費章節100萬字以內不上架收費,兩條件至少達成一條才會考慮上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星鐵:小判官身邊的傀儡師 全球追凶,天才少女她殺瘋了 是你要退婚,我成醫聖你悔什麼? 塵世迷城 雷劈後!女殺手在古代瘋狂搞錢 TNT:燃燒少年的夏天 那年夏,我與光的相逢 重生80:靠趕海帶嬌妻奔小康 天命陰陽師,請叫我陰司大人! 不想當大將的我選擇佛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