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壤為中心,大同江為依托,阿虎飛嶺山為屏障的平壤防區,僅僅三日就初具雛形。
剩下的就是在接下來的時日慢慢加固、調整。
工兵營將地堡搭建好後,主要精力就放在戰壕的修建中。
一旦接敵,戰壕就是戰士們的生命線,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位置。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英軍參戰的具體部隊編製、人數,以及火力配備。
但徐輝祖清楚,接下來他們的日子不會太好過,必然麵對英軍的全方位進攻。
就在布防初步完成當夜,他收到了蘇謹的電報。
雖然蘇謹也不清楚英軍的具體參戰人數,但他料定接下來的戰事,徐輝祖這邊必然要承受更多來自正麵的衝擊。
而他的主要精力,也必須放在防禦戰術上。
好在過年的時候,蘇謹就和他聊了不少關於防禦熱武器的戰壕、陣地構建的問題,他亦深以為然。
尤其是在戰壕的布置上,滿滿的全是細節。
比如在大同江沿岸的戰壕布置,可不是僅僅挖個壕溝那麼簡單。
防炮洞、貓耳洞、連環洞、隱蔽所、十字交通溝等等,具一一早有標注,形成規範。
蘇謹明確要求,所有觀察哨之間的距離決不能過遠。
尤其要在高地之間,建立足夠的防禦支撐點,並建立、形成網狀戰壕結構。
陣地與陣地之間距離,要在控製在八裡地之內,以六裡為佳。
在主要戰壕之間,至少建立2——3條交通壕,以及隱蔽所和貓耳洞的挖法等等,十分繁瑣而又細致。
硬件配置完,軟件的要求也不會少。
蘇謹提出,不僅主力部隊要嚴格按照士兵操律規範位置,不得擅自調動外,
預備隊集結的位置也十分講究,必須保證能以最快速度,到達任何一處需要支援的位置。
同時構建起的每一道防線交彙之後,必須呈網狀且能讓火力形成立體化,達到防禦的理論最佳化。
徐輝祖初聽到這些理論的時候,覺得甚是不錯,頗為讚同。
但當他行軍之時慢慢回味,再結合眼前的戰場形勢,頓時對蘇謹驚為天人!
他怎麼也想不通,蘇謹打過的最大的仗,也不過是剿滅數千人的海盜土匪,
為何會對大兵團作戰如此精深?
他提出的每一條構想,甚至壓根不需要徐輝祖去質疑或者改變,就像是早已在戰場實踐過無數次一樣。
有時候他忍不住懷疑,即便是陛下親自來前線,恐怕也做不到如此完美的布置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