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朱棣突如其來的疾言厲色,李朝使者嚇得慌忙跪倒在地,卻不知發生了什麼。
“爾自己看看吧,給朕一個解釋,倘若爾解釋不清,朕就親自提兵去問一問李芳遠,他到底想乾什麼!”
小心翼翼撿起地上的奏疏,一頭霧水的打開,李朝使者越看心裡越驚,越看,心裡越涼。
用一句話評價,就是寧遇神對手,莫有豬隊友啊!
這份奏疏是定國公徐增壽上的,看著裡麵的內容,李朝使者不敢出言質疑。
說實話,第一時間他是不信的,畢竟這種非人類的事情,啥智障能乾出來?
可想一想那位將軍平素的所作所為,倒還真的不大奇怪...
這一瞬間,李朝使者心裡忽然信了,大明估計還真沒冤枉了他。
李朝使者想起的這位將軍,是王上李芳遠的族兄,目前執掌將軍府的李在臣。
彆看英軍得勢的時候,李朝無論是士兵還是將軍,一個個縮著脖子躲在窩裡,一打一個不吭聲。
可當明軍全線轉入反攻的時候,這群家夥仿似聞道血腥味的鯊魚,如雨後春筍,一個個又冒了出來。
看到有好處可拿,李在臣立即向李芳遠上書,說這場國戰因李朝而起,怎麼能讓上國爸爸孤軍奮戰?
尤其是有好處,啊呸!
是反攻的時候,大明爸爸肯定需要大量的援手,來幫他們攻打、占領、管理城池,
身為大明最‘ZOCe’的兒子,怎麼可以置身事外?
看到勝利在望,剛剛從徐輝祖大營回到宮中的李芳遠,頓時大喜,覺得這位族兄與自己不謀而合。
仗打贏了,可將來史書上怎麼記載?
大明拚儘全力,李朝未出一兵一卒,妥妥的躺贏狗?
話好說,名聲不好聽啊。
當即,李芳遠就聯係徐輝祖,請允許大明最忠誠和最勇敢的戰士,為國而戰。
接到請求的徐輝祖,忍不住直撇嘴。
老子打的最艱難的時候你在哪?那個時候咋不說你忠誠了?
現在眼瞅著勝利在望,就想跑出來排排坐、分果果?
但不得不說,有一句話李芳遠說的還是有些道理,那就是占領之後怎麼辦?
大明的官軍絕大部分都不會說朝鮮話,也不屑去學,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
與其這樣,倒不如讓李朝士兵協助守城,順便代天子安撫一方。
於是,徐輝祖也沒說什麼,就允許李在臣率部隨軍出征。
不過這個李朝的大將軍,顯然入不了明軍的眼,有重要的軍事行動,他都沒資格進徐輝祖的帥帳。
最多就是做出決議以後,派手下的參將去通知他一聲。
可沒想到,就是這個他們輕視的家夥,卻給他們捅了大大的簍子!
這次隨軍出征,李朝倒是傾儘了全力,僅李在臣直接統領的軍隊,就有四萬餘,民夫、雜兵無計。
不管戰鬥力如何,至少人數是給堆了起來。
徐輝祖也沒指望,這群他眼中的散兵遊勇能有什麼作為,就當做雜兵帶上路,最多派他們去探探路什麼的。
可沒想到,有時候豬隊友乾出來的事,真的能突破他想象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