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拖延大明艦隊的腳步,好讓威爾斯騰出手,抽調軍隊將亞剌比亞的油礦搶回來。
艦隊將天竺再次征服之後,立即開啟他們的下一步計劃——利用天竺的戰力,去拖延大明艦隊的腳步
至於他們為什麼不直接參戰?
過往的經驗告訴他們,憑這點戰艦的戰鬥力,收拾天竺綽綽有餘,可在西洋艦隊的麵前就不夠看了。
而他們需要天竺人去做的,是用人命和那些破爛去拖延,也從沒有指望過他們能贏。
計劃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是骨感的。
倒不是這些天竺人畏戰不敢前,而是英國佬完完全全低估了,或者說壓根理解不了他們的腦回路。
在得到英國的武器支持以後,這些天竺人壓根沒有按照他們的指示,去和大明交戰。
哪怕這些雅利安貴族為他們明確進攻目標後,下麵的部隊不僅不向西洋艦隊所在的南方進軍,反而一股腦衝向了北方...
大明?
那是誰?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相較於把他們打到南方的莫臥爾人而言,大明不就是個不相乾的國度嗎?
是的,在得到武器之後,這些在英國人眼中,歪瑞歪瑞不值錢的天竺佬,義無反顧的再次殺向了莫臥爾帝國軍。
和與他們毫無瓜葛的大明相比,顯然莫臥爾人的仇恨值更高一些。
英國艦隊的總督很惱火,對著天竺首腦用儘最臟的詞彙輸出,卻無能為力。
不僅是他無能為力,那些天竺貴族也無能為力。
天竺內部除了等級製度森嚴以外,因為各種信仰、政權的不同,導致內部指揮十分混亂。
帥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並不罕見,甚至十分稀鬆平常。
要不是上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種姓製度影響,恐怕這些貴族的位置也彆想坐穩,早被人推翻了。
英國總督和天竺貴族,就這麼目瞪口呆的看著,那些拿到武器支持的‘下等’人,莫名其妙的又在北方和莫臥爾人玩起了命,自己卻無能為力...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一支‘及時雨’般的艦隊,出現在了英國佬的視線內。
陳祖義。
在搞清楚這夥英國人的來曆後,陳祖義馬上動起了歪腦筋。
他算是看明白了,哪怕他有戰艦上百,憑這點實力也壓根不是大明艦隊的對手。
到如今英國佬想給大明添點堵,卻又不願親自作戰,那他的機會不就來了?
他帶著艦隊主動向英國人投誠,表示自己願意為其馬前卒,去拖延大明的腳步。
但唯一的要求是,必須為他提供最先進的火炮。
英國佬之前給天竺人提供的,是以火槍為主的武器,火炮並不多。
因為他們手上也不多,隻有戰艦上的那些。
可麵對陳祖義拋來的橄欖枝,他們沒有經過太久的考慮,就欣然同意了陳祖義的條件。
這一次,陳祖義直接把他們最後的武器都薅禿了,除了一艘主艦外,幾乎所有火炮都被陳祖義搬空。
天竺貴族樂嗬嗬的看著陳祖義,就像在看炮灰。
但他們卻沒想到,此舉卻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