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失蹤就很巧妙,早不失蹤晚不失蹤,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失蹤。
這些貴族議員們似乎已經明白了什麼,不約而同的齊聚一堂,希望威爾斯給他們一個答案。
然而,威爾斯不僅沒有給他們答案的興趣,反而笑吟吟的詢問起了,關於收購明人工廠的事情。
英國本身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嶼,其自身發展十分依賴海貿。
在約翰還在的時候,哪怕他與大明的關係並不是那麼融洽,也從來沒斷過民間的貿易,甚至十分支持。
而大明這十幾年來,官方的海貿發展雖然十分迅猛,但民間的貿易仍十分錯綜複雜。
在沒有市舶司之前,走私猖獗,就是這一時期的代名詞。
雖然大明的絲綢、瓷器在歐洲十分受歡迎,但這可不代表大明隻有這點東西。
很多東西從這邊傳入大明之後,經過聰明的華夏人精心改良後,又再一次的反向輸出海外。
其中,棉花就是一個代表。
棉花最初產於天竺和亞剌比亞一帶,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
最初這種玩意是作為觀賞花用的,一直到唐朝。
到了宋朝以後,才開始逐漸作為衣物的填充物被大量種植、使用,以福建一帶居多。
直到後來,有一個叫蘇謹的家夥到了泉州。
這麼好的玩意,他自然不可能放過,立即開始著手改良、增產。
後來隨著朱老四把西域打了下來,作為棉花最好的種植地,蘇謹早幾年就派人去那邊大量種植棉花。
慢慢的,大明所產的棉花可不僅本國說好,周邊國家也開始慢慢引進。
但他們即便想大量種植也很難做到,畢竟東亞怪物房裡麵,也就大明具備這樣的條件。
至於原產地三哥,嗬嗬...
如此一來,大明可不僅拉著瓷器絲綢往海上跑,許多嗅到商機的商人,也帶著棉花開始出口。
到了後來,不滿足於僅靠運輸賺錢的商隊,紛紛在各個國家建設織坊,自產自銷。
除了原材料需要從大明運輸以外,他們幾乎壟斷了當地市場。
約翰在位時,英軍大部分的軍裝,幾乎都是他們接到訂單生產的...
姑且不論這些商人為英國佬生產軍裝的事,對或者不對。
但也從側麵證明了,大明對歐洲的掌控力。
這一切都被威爾斯看在眼裡,如何能不忌憚?
上一次這些商人為他們生產軍裝,下一次呢?
如果這些家夥因為大明的關係,不願意再和他們合作,那他的士兵怎麼辦?
光著屁股上戰場嗎?
所以,被大明這些該死的黃皮猴子壟斷的服裝市場,他必須拿到自己手裡。
登基之後,他不止一次要求手下的貴族、議員,私下去將這些棉紡廠收購回來,然而卻一次次碰壁、受阻。
哪怕他將收購的金額提高到了五倍,依然沒有人願意出賣手中的廠房和技術。
畢竟,一頓飽和頓頓飽的區彆,大家還是掂量的清楚的。
但現在與大明開戰已在眼前,這些東西他必須拿到手,哪怕不擇手段。
“你們明人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既然你們不識時務,那就彆怪本王心狠。”
威爾斯眼中閃爍著詭譎的光芒,顯然已經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