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得勝的謙河軍,還沒來得及慶祝,就收到一個糟糕的消息。
接替他們守備謙河大營的阿隻裡海子部隊,被偷襲了。
偷襲他們的不是奧斯曼人,也不是帖木兒騎兵,居然是英軍!
一支裝備精良的英軍艦隊,從謙河上遊突然冒了出來,偷襲了阿隻裡海子部隊!
這支艦隊由三艘鐵甲戰列艦組成,身後還帶著大量的帆式運兵船,顯然早有預謀。
驟然遇襲的阿隻裡海子部,一開始差點被兜頭打懵。
要不是這支部隊的將官,以及中層百戶官大都曾是西域之戰的老兵,搞不好就得被全殲。
經曆過最初的混亂後,阿隻裡海子部迅速後撤,然後迂回到河岸西側二十裡外構築防線,提防英軍趁機登陸。
他們構築防線的位置很刁鑽,雖然給了英軍足夠的登陸空間,但卻保證時刻在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
英國佬的指揮官也不是傻子,顯然也看出明軍的計劃,壓根沒打算搶灘登陸。
他們駕駛著軍艦在河麵上耀武揚威,也不急著進攻,就擺出一副有本事你來打我的樣子,氣的明軍牙癢癢的,可又不敢貿然反攻。
謙河的河麵足夠寬,尤其是開化以後水位上漲,給了英艦足夠的調度空間。
貿然反攻,自己五千人可未必夠人家塞牙縫的。
畢竟,那甲板上一排排的火炮,可不是開玩笑的。
110磅線膛炮10門,68磅的滑膛炮26門,還有4門40磅的磅線膛炮。
武裝到牙齒的英軍戰列艦,是當之無愧的海上裝甲堡壘。
在沒有航母的出現,和驅逐艦的升級換代前,這家夥就是海上之王。
更何況,這次偷襲的的戰列艦還有三艘!
在敵軍偷襲占據主動的情況下,哪怕明軍的火炮並不算徹底處於劣勢,也很難反擊。
將這裡的情況上報徐輝祖,徐帥一反往常的沒有什麼反應,隻是讓他們就近依托地形防禦。
隻要不讓這支艦隊完成登陸,繞行到謙河部隊後方偷襲就行。
阿隻裡海子的大將丘循,是丘福的族弟。
丘循本身的本事一般,並不是什麼英勇善戰之輩,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本事,就是‘穩’。
他這輩子唯一做過冒險的事,就是跟著陛下反抗朱允炆,發動靖難之役。
而他當時的職位也不高,是後勤輜重部隊的千戶官。
不過好在從未出過什麼差錯,朱棣登基以後,慢慢把他擢升至現在的位置。
這次跟著徐輝祖出征,說白了就是讓他混混軍功,算是朱棣對從龍之臣的照顧。
這次遇襲,丘循就把這個‘穩’自發揮的淋漓儘致,遇襲、後撤、布陣、報訊、執行,一步步有條不紊。
其實他這樣的性格,這輩子至多也就走到這個位置了。
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兵者,詭道也,正奇相用,以正對,以奇合。
而丘循絕不會輕易冒險,徐帥說什麼,他就做什麼,不求有功,但求無錯。
這樣的人蘇謹不喜歡用。
蘇謹喜歡用那些‘不老實’的,因為他會給部將足夠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折騰去。
一句話,蘇老爺隻看結果。
但這樣的人落在徐輝祖手下,卻往往能被他發揮出最大的能力。
知人善用,這就是徐輝祖的本事。